夜朗天清,繁星闪烁,一个少年时而仰望星空,时而低头沉思,他的思绪正神驰于幽渺的宇宙中。七百多年后,这个少年的姓名被国际天文学会作为月球上一座环形山的命名。此人正是13世纪中国伟大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 郭守敬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祖父通晓五经,精于数学。而郭守敬从小就与众不同,不像别的小孩那么爱玩,特别喜欢读书,对天文学尤其感兴趣,动手能力特强,曾自己做过一些简单的天文仪器。后来,为了开阔眼界,郭守敬来到了紫金山,拜刘秉忠为师。而刘秉忠结识忽必烈,并且颇受忽必烈的倚重。在刘秉忠的指导下,郭守敬的学问大有长进,同时也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 当时忽必烈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正在采取一系列鼓励农桑,整治水利的措施,亟需网罗各种技术人才。听说,郭守敬很有才能,便亲自面试。郭守敬对治理华北地区的水利工程提出了六条建议,每奏一事,忽必烈都赞叹不已。郭守敬被任命为提举,负责各路河渠的整修管理事务。 大德二年,元成宗诏郭守敬到上都,商议在上都西北郊开渠泄洪。郭守敬便建议道:“每年山洪频发,所以这个渠宽至少要五十到七十步。”而朝廷为了缩减经费,施工时实际宽度比郭守敬设计的要窄。没想到,第二年就遇上了暴雨,山洪溢出了渠岸,差点淹没了皇帝的城北行宫。元成宗后悔不已没有听郭守敬的建议。 参考文献:《元史·郭守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