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马端临本可以做官,却选择了隐居著书。细究文献,通考制度,最终成就一番大作。 马端

马端临本可以做官,却选择了隐居著书。细究文献,通考制度,最终成就一番大作。 马端临是乐平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人。他的父亲马廷鸾在南宋末年当上了右丞相兼枢密使,后来与权臣贾似道不和,便辞官还乡,专心著书。在父亲的督促下,马端临自幼以精通朱子学的曹泾为师,受到了严格的国学教育。 宋代的官制规定,大官的子弟可以不经科举而走上仕途。马端临十九岁时便可以享受到这一特权。但是他不屑借父辈之光,仍然参加科举考试,二十岁时,漕试为第一。元军攻陷临安时,他才二十三岁,宋亡后,马端临隐居家中,闭门读书写作。 马端临协助父亲编写史书,从治学方法到史料源流都得到不少教诲。他父亲的旧同事曾力邀马氏父子出仕,被他们婉言拒绝。父亲去世后,马端临担任过慈湖书院和柯山书院的山长,但时间都很短。马端临一直在家乡著书讲学,据说当时前来拜访他的人很多。 马端临平生最大的业绩是一部巨著《文献通考》,历时二十多年方才完成。元仁宗时,朝廷派人去寻找一些有能力的人,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此书,并将此书呈给了皇帝。皇帝当即下令官府刊刻。马端临得知后,很是高兴,便带着稿本赶到了饶州参加校对。直到1317年,全书才竣工。同年,马端临去世,但他亲见大作流布天下,心情应该非常欣慰吧。 参考文献:清康熙《乐平县志·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