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傅作义派代表邓宝珊与东野谈判,想以此为缓兵之计。林彪回道:“有什么可谈的,命令北平守军开到城外接受改编!” 天津作为北平的门户,拥有优越的战略位置。对此,蒋介石极为看重,调集了三个军、六个师足有13万余人的优势兵力,并派中将陈长捷为司令驻扎此地。 1949年1月,在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后,东野主力部队百万大军马不停蹄,挥师入关,解放天津的战役打响。38岁的东野总参谋长刘亚楼被任命为天津前线指挥部司令,接下了解放天津这个重任。 1月3日,刘亚楼宣布了作战方针,提出《攻津作战三原则》。一是突破前沿战斗中,各兵种之间的配合。二是思想上和部署上做好打退敌人反冲锋的准备。三是在战法上“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分割战术。 这一战术的重点在于“分割”即让部队分散开来,打断穿插,打乱敌人的防御体系,让敌人措手不及。 为了迷惑天津敌军,刘亚楼声东击西,将大炮、装甲车等重武器调到城北,做出要从城北发动进攻的假象。 身经百战的国民党名将陈长捷为了刺探我军军情,假意谈判,刘亚楼也将计就计,佯装成风尘仆仆从北面的杨庄赶来的样子,成功迷惑了陈长捷。 回去后,陈长捷果然上当,立即下令将主力军调去北面布防。1月14日,刘亚楼下令对天津城发动总攻,500门大炮对准了天津,千万发炮弹倾囊而出,把国民党军队打得措手不及,摧毁了国军的大部分火力。 按照“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方针,第2纵队第4师首先突围成功,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对天津驻扎的国军进行了“拦腰截断”。 解放军两个主攻集团投入纵深战斗,向南北两翼发展进攻,穿插其中。 在火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冲向市区,以无人可挡之势与国军展开了激烈争斗。敌军损伤严重,节节败退。1月15日凌晨,东西主攻集团在金汤桥汇合,敌军的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与敌人激战了5个小时之后,陈长捷被活捉,下午三时,151师宣布投降,至此,陈长捷部13万人全部都被歼灭,仅仅用了29个小时的天津战役胜利结束。 刘亚楼自信能在三十小时内拿下天津,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不仅因为他高超的军事判断力和敏锐性,更是因为我军士气高昂、团结一致,才创造出了这一战争史上的神话。 作者:云起 编辑:长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