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晋剧演员张军波这个事,主持人马志海说到了点子上。 围绕着张军波的风波,主要有两点

晋剧演员张军波这个事,主持人马志海说到了点子上。 围绕着张军波的风波,主要有两点引起热议,一是张军波微薄的工资,二是何赛飞炮轰体制内拨款走形式主义。 但其实,两点的原因可归咎于一处——那就是体制内的剧团早就不行了。 马志海举了张艺谋作为例子。 张艺谋是体制内的艺术家,正儿八经工资条上的工资很低。 用马志海的话就是,比他还要低不少。 但张艺谋显然不缺钱,靠的是什么? 体制外自己找活。 只要有活在,张艺谋就饿不死。 同理,张军波的1500元每月工资,仅是剧团工资条上的工资。只要外头还有唱戏的活干,以他在省团也能安排上角色的行业地位,不愁赚钱没门路。 张军波之所以会在现实遭遇坎坷,可能是保留了艺术家的高傲。用当下时兴的话是,孔乙己的长衫。体制内工资低,还不愿自己在外面刨活,那也就只能送外卖、开网约车了。 当然,不排除只接高质量戏,而不愿自降身价的可能。 而何赛飞炮轰体制内拨款走形式主义,其实多少有点隔靴搔痒的意味。 体制内的剧团已经不行了,没有观众和市场的认可,用马志海的话就是,大一点的剧团,都是城市中的空庙。 看似有些奖项动辄拨款几百几千万,其实只是夕阳产业的最后一点救命水。 把这些拨款用于别处,奖项就办不下去。奖项办不下去,行业名存实亡。 如马志海所言,似乎只有国家增加财政拨款这一条路可走了。 可是,这条路已经被证明是绝路。 艺术的生命力,最终还得回到市场上来。 观众不爱看的,只能进博物馆。 拨款续命,本就十分畸形。 那么,即使批得再狠又有何益呢? 最后的结果都是,整体拨款越来越少,行业逐渐剪断与政府之间的脐带。 任何艺术,未来都在创新上。 创新,就不是靠钱能搞定的事! 戏曲演员如今的尴尬地位,恰恰就是不能适应时代带来的。 症结在于,缺乏创新,而不是缺钱。 和其他剧种相比,粤剧近年来就凭借创新意识,在电影界焕发新生,俨然一副文艺复兴的势头! 典型的,就是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了。整部电影全为粤剧唱词,但重新编曲后,极具现代审美! 而戏曲的创新,不是基层干部能干的事!专业上的创新,还得行内人自己来。不可能奢望基层干部都会唱戏。 头条热榜 白蛇传国潮 积木公仔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