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不遵守指令,不援助临淮,清政府也没有怪罪,曾国藩也不再计较,这是为何呢?因为李鸿章抗命成功,他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1863年,清政府要讨伐叛乱的苗沛霖,当时曾国藩负责讨苗的事务。曾国藩命令黄翼升带领水师入淮,这一军事命令和李鸿章的军事战略不符。接着曾国藩多次命令黄翼升赶赴临淮,但李鸿章坚决不同意,他想等到淮军攻破苏州后再执行命令。李鸿章先是拖延时间来应对曾国藩,他说先等到李朝斌到了上海,再派黄翼升离开上海。当然,曾国藩的态度也很强硬,因为李朝斌还有其他公务,到达上海还需要一定时间,这给李鸿章又拖延了些时间。 李朝斌到达上海后,李鸿章还不放走黄翼升,李鸿章甚至已经准备好和曾国藩对簿朝堂了。曾国藩准备参劾这件事,黄翼升都准备遵命了,李鸿章只能上报朝廷,请求留下黄翼升,他决定和曾国藩斗争到底。从本质上讲,李鸿章拒绝派淮扬水师援助临淮,这是他和曾国藩军事战略上的分歧。最终李鸿章通过水军和陆军的配合,成功攻下了苏州,曾国藩大喜,不再和李鸿章计较了。 参考资料:《拒援临淮:同治二年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战略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