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还有人把中元节祭祖当迷信?今天祭祖到底在祭什么?很多传统文化依托于一些仪式来表达。这些仪式在较长时间里可能比较稳定,但仪式背后表达的情绪,其实是有变化的。中元节祭祖就是这样。 大家好,我是一鸣老师。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媒体总会曝光有些地方要打击祭祖、或者打击烧纸等祭祖方式,甚至把中元节祭祖斥为封建迷信。中元节祭祖是迷信吗?很多人说祭祖是传统文化,但这个说法比较空。我们今天就来具体讲一下,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祭祖? 首先,祭祖活动维系血脉亲情。我们说家庭、家族、血缘,这些关系感觉上是天生的,但有点生活阅历的人应该知道,关系都是需要维护的。一个家庭、家族,人们认为我们是一个整体,凭什么呢?我们需要某种共同的场景体验,来确认这一点,而且是在同样的情境下,按照固定的时间节奏,反复的确认这一点,确认我们是一个族群,我们有共同的祖先。包括中元节在内,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祭祖活动,而且是要分隔很远的族人都参与。其实就是有这样一个功能。 其次,慎终追远,祭祖讲的是临终关怀。说回我们为什么要祭祖。很多祭祖的仪式,比如请家堂,送家堂,焚烧祭品,形式的传承时间比较长,但内在的诉求其实是有变化的。在今天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会相信祖先能保佑活人呢?但不管科技再昌明,人类对死亡的焦虑都会存在。焚烧祭品、摆放瓜果,与其说这些仪式是希望祖先在那边过得好,不如说是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在世的亲人能对自己有一份惦记。有人说,肉体的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活人的遗忘才是。所以说祭祖这种仪式,既是表达对逝者的怀念,更是为了自己终会有的那一天。这种临终关怀,我想大多数人都需要吧。 最后,我想说文化、民族、认同,这些不能是空泛的口号,是要有抓手的。当我们天南海北,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民族的人,固定的在每年同一个时间,做同样的事,这就是认同的抓手,也是节日仪式的意义。当然,具体到中元节祭祖这个事,操作上可以优化,比如划定固定区域,或者在殡仪馆购置设备集中焚烧都可以。但一刀切的禁止节约的那点行政成本,在巨大的文化与社会代价面前,不值一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