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上千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2018年,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说:“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杨振宁却指出:“这项目90%不能由中国人主导,这是给外国人做“嫁衣”,不如把这上千亿元用在基础教育上,才是真正的‘钱花在刀刃上’!”
型粒子对撞机旨在推动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中科院院士王贻芳是项目的积极支持者。
他指出,对撞机是探索希格斯粒子的理想工具,而希格斯粒子研究仍有重要科研价值。与此同时,中国在正负电子对撞机方面已积累30年经验,完全有能力快速掌握对撞机的核心技术。
目前国际主流物理学家尚未投入大型对撞机的研发,这给了中国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抢占先机。
王贻芳:中国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否则将在物理研究上落后国际30年。
然而这一项目遭到部分专家的质疑。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尤为反对建设对撞机。他指出类似项目成本高昂且难以准确预计,可能挤占中国其他更为迫切需要的基础科研经费。
而且从当前物理学发展态势来看,对撞机短期内不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投入甚巨的代价与预期科研产出严重不匹配。
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国情和科技发展阶段,杨振宁的观点似乎更为符合实际。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包括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学科,都还比较薄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