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年轻女战士被敌人包围。突然,她扯过棉被盖住了自己,日军兴奋地喊道:“女八路!”可当敌人去扯棉被时,才发现女八路的胸口下,竟然有三枚手榴弹。 这位女战士名叫辛锐,1918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其父亲辛葭舟是当地有名的银行家。 辛锐是家里的长女,自幼就得到了学习书法和绘画的机会,在中学时,就曾在济南开办过个人画展。 辛葭舟除了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外,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抗战爆发后,辛家的花园洋房就成为了地下党在济南的一处联络点。 受父亲的影响,辛锐开始参加抗日工作,到处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 1938年,辛锐更是跟妹妹走出了家门,来到了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 因精通绘画和书法,辛锐主要负责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她编排抗日话剧和抗日口号,还经常给战友们高唱抗日歌曲。 除此外,优秀的辛锐还是《大众日报》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聪慧、开朗和才华,深得领导和战友们的欣赏。 多才多艺的辛锐,将抗日工作做得红红火火,虽然当时条件艰苦,可她每天都热情高涨。 工作期间,辛锐还结识了革命伴侣陈明,婚后夫妻二人并肩作战,共同为抗战事业而拼搏着,为此,他们还放弃了第一个孩子。 1939年,日军开始对沂蒙山区根据地进行围剿和扫荡,辛锐和战友们边打游击边撤退。 身材瘦弱的辛锐在战斗时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不但从未掉队,还曾背着受伤的同志一起成功甩掉了日军的追捕。 1941年11月,日军再次结合重兵攻击沂蒙山区,为了保存革命势力,辛锐负责率一个分队20多位女同志随大部队转移,其丈夫陈明则带队和敌人作战。 然而,在11月30日,陈明在大青山阻击敌人是不幸牺牲,战友们担心辛锐的身体,一直向她隐瞒这个噩耗。 就在陈明牺牲当日,辛锐的分队也遭到了日军的拦截,为掩护同志们撤退,辛锐腹部中弹,两个膝盖骨也被敌人全部打掉。 后经战友们的全力营救,辛锐才保住了一条命并被抬到附近的村庄养伤,一位名叫小徐的战友,看到辛锐伤的如此严重,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辛锐安慰说:“革命哪有不流血、牺牲的!” 当晚,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辛锐被战友抬到了附近的山洞。 辛锐在寒冷、潮湿的山洞里住了16天,虽然伤势有所好转,可双腿已残,完全不能走路了。 到了12月16日,几位战友将辛锐接到村里的老乡家,给她洗澡、换衣服,哪成想,次日日军竟然包围了村子。 战友们抬着辛锐赶紧撤退,可山路崎岖,行走艰难,眼看着敌人要追上来,辛锐命令战友将自己放下。 战友们不忍心,辛锐竟然自己从担架上滚落下来,高喊着:“快撤,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快啊!” 同志们只能一边哭一边撤离,直到看到战友们消失在树林中,辛锐才放心,这时日军也到了眼前。 辛锐赶紧用棉被盖住自己的身体,为了不被日军抓捕,辛锐提前准备好了手榴弹。 当日军欣喜地以为,可以活捉一位女八路时,却不知,辛锐已经做好了和他们同归于尽的准备。 在牺牲前,看着倒在自己手榴弹下的日军,辛锐很满意,而为了革命的胜利,辛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次日,战友和老乡们找到了辛锐的遗体,含泪将其下葬,而辛锐到牺牲都不知道,丈夫也已经牺牲了。 辛锐和陈明这对革命夫妻,为了抗日的胜利,合唱了一曲悲壮的战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致敬! #人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