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误区别踩
说起喝汤,很多人觉得营养都在汤里。但事实上,这种对于汤的认识是错误的。如果有下面4种喝汤习惯,就要注意了。
误区一:营养都在汤里
从营养学角度看,汤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甚至喝多了还不太好。
如果只喝汤、不吃肉,相当于扔掉了90%以上的蛋白质,而喝进去不少嘌呤、脂肪和盐。
误区二:煲时间越长越有营养
长时间煲汤不但会使食材的营养流失,还会导致汤中嘌呤、脂肪含量升高,不利于健康。
菜汤煮到食材稍微变软就可以了,煲肉类汤1小时左右就好,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
误区三:汤越浓营养价值越高
汤呈现乳白色的原因,是脂肪在熬制过程中发生乳化,脂肪微粒由于光线作用而呈现出乳白色,与营养价值多高没有什么关系。
相反,长期过多摄入脂肪会加重人体负担,对人体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等造成损伤。
误区四:饭前喝汤比饭后喝好
有人说饭前喝汤,能够让胃少点容量来装饭,有助减肥。实际上,胃传输到大脑告诉它装不下需要20分钟,也就是说喝了汤还得等20分钟再吃饭。而饭后喝汤,则容易导致过量进食。
所以到底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全凭个人喜好。
健康喝汤做好三点
喝汤也要吃肉。毕竟,对人体好的绝大多数营养都在肉里。
少放盐和油。盐多、脂肪多的汤,对控血压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
别喝太烫的汤。天冷,大家都想喝点热的,但世界卫生组织提到,汤温度太高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建议大家喝的汤,最好不要超过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