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进补并非人人适合
立冬之后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都在为来年春天养精蓄锐。中医认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但需注意的是,不是人人都可以补,今天为大家介绍进补的十个禁忌。
一忌真假不分。患者本来是虚证,但有实证表现,若误认为是实证而用了泻药,会使人虚脱,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是实证而有虚证表现,误用了补药,反增加病邪威力,使病情加重。
二忌补不对证。如阴虚的人用人参、当归、鹿茸膏,反而更加消耗阴津;阳气不足的人用白芍、熟地、枸杞子等,反而损伤脾肾阳气。
三忌药不对路。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日久会出现肺阴不足,宜用西洋参、沙参来益气、养阴、清热,但若服了红参,其偏于甘温,反而使病邪死灰复燃。
四忌轻病重补。各种补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不可骤然使用较大剂量,比如鹿茸为补阳药,能补精助阳,但服用过多就会出现鼻出血、眼红、头晕等“上火”症状。
五忌滋腻太过。现代人多脾虚,消化能力弱,若用多了熟地黄、鹿角胶、阿胶、当归、龙眼肉等,由于过于滋腻,反而使脾胃消化能力更弱,甚至出现腹胀、腹泻等情况。
六忌不知时间。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同自然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变化有一定的有机联系,所以进补时间一般宜在冬季。因为这时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有利于体内精气的收敛与潜藏,从而使体质得到增强,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但在感冒、发热、腹泻、消化不良等情况下,应暂停进补,以防补药不分敌我,连带邪气一同资助,而延长病程。
七忌不懂方法。要使补品发挥最大作用,方法十分重要。比如,人参最好小量蒸服或嚼服,鹿茸应研末吞服或入丸散剂服,补肾丸应淡盐汤送下等。根据补品的特性,而采取不同的服药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八忌无虚滥补。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如果无虚滥补,不但白白消耗了药品、浪费钱财,还会扰乱人体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补之前,必须明辨服药人的虚实,以免其遭受无虚滥补的祸害。
九忌虚不受补。中医根据虚证不同特点,将其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或气血同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类型。而虚不受补主要是指虚弱者进补之后反而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阴虚火旺,进补助火;脾胃虚弱,进补助滞等。
十忌守药待康。身体虚弱有因先天不足,也有因后天失养,尤其是后者如饮食失调、情志不畅等。因此,体虚除进补外,还须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不能仅依赖药物而忽视自身良好行为对虚证的调理作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胜过高级的补品。据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