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长者乐享“诗与远方”

错峰出游康养体验

见习记者乐美真

今年的旅游市场一直空前火爆,呈“井喷”之势。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杜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6.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114%。

纵观今年出游的万千群体,银发当仁不让成为主力军,他们走出家门,活跃在各大景区胜地。“终于可以好好享受诗和远方了。”采访中,多位老年朋友向记者自豪地展示朋友圈,表示这一年打卡了好多目的地,实现了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在旅途中享受惬意幸福的晚年生活。

银发旅游族

浙江有“娘家”

就像一次年终总结,当64岁的吕梅芳翻开自己的朋友圈,大大小小的动态记录着她今年游历过的所有地方,东跨舟山偏远小岛,西向碧草如茵、牛羊遍野的甘南迈进,往南甚至踏出国门,感受东南亚的异域风情……谈及旅游,家住杭州的吕梅芳总能天南海北,聊得不亦乐乎。自多年前退休后,她便对“诗与远方”有了更多期待,就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吕梅芳平均一个月出门旅游1-2趟,时间跨度最长为整整两周,最短也有三天。

吕梅芳的精彩朋友圈是银发旅游族的美好缩影。近几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银发经济”潜力巨大。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2021年45岁-64岁人群出游9.02亿次,占比27.80%,中老年游客成为旅游市场第一大客源。此外,据某旅行平台发布的《2023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显示,截至10月15日,55岁以上人群出游数量同比增长近两倍。其中,55岁至60岁的人群是主力消费人群,出游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成;61岁至65岁的人群占比超2成。

基于实际需求,今年3月浙江省旅游协会恰逢其时建立银龄康养文旅分会,秘书处就设在本报,为老年朋友提供全链服务。对此,吕梅芳表示:“我理解为,老人到浙江旅游也有‘娘家’了,当然要举双手赞成、欢迎。”

错峰出行

不凑节假日热闹

提起今年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旅游,吕梅芳脱口而出:“甘南”之旅。今年6月,吕梅芳和伙伴们一行四人乘飞机落地西安,随后又一路向西,自驾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耗时14天。“这趟旅程可以用奇妙来形容,因为自驾路途遥远,有些地方人烟稀少,我们便准备了小锅,买了蔬菜、鸡蛋还有土豆等,中午就停在服务站自己动手做饭,傍晚到达目的地后就寻找当地特色美食,饱餐一顿。”吕梅芳笑着坦言,主要是错峰出行,时间充裕,旅游的体验感也随之上升,她也是第一次尝试在路途中做饭,现在看来不失为闲情逸致之举。

从旅游时间上来看,老年游客的出游时间更加灵活多样,在错峰出行的群体中也占比更高。错峰游更受老年人偏爱。今年5月6日至12日,本报也联合嘉兴南北湖、建德大慈岩、前童古镇、济公故居等25家省内优质景区,推出康乃馨助老公益活动——银龄错峰免费游浙里。一周时间内,近2万名老人享受到免门票福利,各大景区顺带开展调研,为今后提升适老化配套设施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我本身不爱凑节假日热闹,双休日很少出门旅行。”吕梅芳告诉记者,她和朋友更愿意选择自驾错峰出行,时间支配上更加自由,像上面提到的25家省内景区,之前就自驾去过临安、余姚,感受富有历史底蕴的人文景点。

好友结伴

期待尝试康养游

从市场实际来看,之江大地的旅游生态已悄然变换,康养旅游正异军突起。

今年6月,2022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公布,我省“十佳康养目的地”名单火热出炉。既有主打“生态养身”的宁海森林温泉康养自在小镇;还有磐安康养之城,是独此一份的“中医健养”;三门大美湾区鲜甜港城,是让人难以抗拒的“舌尖食养”……各地康养旅游产品极具有个性浓郁的特征和辨识度。

“我们外出旅游喜欢去暖和的地方,对气候要求比较高。之前计划去海南、北海等地,现在看看省内康养游也不错。”在吕梅芳看来,康养旅游更易受到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青睐,以慢节奏为主,养生健康的主题贯穿行程始终,符合老年朋友的生活方式。她和三五好友常提前半月制定旅游计划,准备自驾车辆,待收拾好行装,便齐刷刷向着游玩目的地出发,“大家就像是团队般地配合默契,你做攻略我管钱,他负责拍照,她是队伍里的‘捧场王’。”她直言,就像现在网上常说的旅游“搭子”,我们这群人也很“搭”。

临近新年,吕梅芳和朋友们都开始忙碌起家中事,但是旅游计划从未搁浅,他们计划着等来年开春再去踏青赏花享受康养,拍拍出圈“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