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改革见证美好
本报记者孙磊
见习记者张文利
通讯员周绍平
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这20年来,浙江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从春天开始,本报记者以时间为轴、按图索骥,找出若干年前和“八八战略”有关的百余篇新闻报道,千方百计把当年故事中的主人公找出来,邀请这些亲历者带上年轻记者重走当年路:从杭州运河边的一辆送戏下乡文艺大篷车、湖州安吉黄杜村的一片助农富民“金叶子”,到丽水庆元香飘十六载的一勺大锅菜……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时代所展现的惊鸿巨变,就在我们身边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有不少读者感慨:20年,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做艰难但是有价值的事,于个人、于社会,这都是一份幸运。
新年在望,改革的亲历者们,又有着怎样的展望和期许?请随记者一同聆听他们的新岁心曲。
一朵“小浪花”
最冷的冬天送去最热的戏
每天午餐后,70岁的陆湘汉都会打开手机微信,点开“钱江浪花艺术团”微信号,“看看那帮伢儿弄啥花头?”
这几日,他看到的是:在2023年杭州最冷的日子里,“小浪花”们并没有停下脚步,火热出炉的反恐情景剧《临安府危机》正在全省巡演,嘉兴、台州、萧山、宁波……剧情挺有意思,初出茅庐的当代警察小满,穿越回到南宋,在临安府大展拳脚,阻止了敌对势力企图实施暗杀的恐怖行径。再一看剧照,曾经哭鼻子的小姑娘林晓、张佳敏如今都成了台柱子,让老陆刮目相看。
身为“钱江浪花艺术团”的创始人,陆湘汉永远忘不了18年前的那个夏天,正一门心思筹备刘德华演唱会的自己,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奉命组建“钱江浪花艺术团”,义务为基层农村群众送演出。这成为“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省在公共文化供给侧服务上的一项创举。
“最冷的天里去海拔几千米的高山村送戏,最热的天里去还没通路的村子送晚会,‘浪花’走过最艰苦的路,但收获了最真挚的情。”陆湘汉告诉记者,18年来,这朵“小浪花”在之江大地上卷起了“千堆雪”,如今早已退休的他还会收到浙江各地基层乡镇老朋友打来的电话:“陆总,浪花什么时候再来我们这里演一场啊?老乡都记挂你们呐。”
每逢此时,陆湘汉总是笑得很欣慰。
一片“金叶子”
用绿水青山赚来金山银山
12月,处于茶叶的“冬眠期”,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薛勇正忙碌着为自家茶园做准备,以保障来年春茶的质量和产量。
粗粗算来,今年,400亩的茶园为薛勇带来了150余万元收入,还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种茶户增收致富。“放在20年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片片茶园层层绿,守着家乡的美景,在家门口就能赚到比外出打工还多的钱,54岁的薛勇十分自豪:“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我们用绿水青山赚来了金山银山。”
据溪龙乡农业农村办提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溪龙乡共有白茶茶园2.2万亩,茶企(农)905户,年产量600吨,产值8.39亿元,为全乡农民人均增收几千元。
在茶文化的推动下,不止茶叶火了,也带火了当地农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来到村里会发现,道路两旁矗立着大小数十个茶农自产自销的茶叶经销网点,白茶加工厂、超市、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白茶,正在给这个小山村带来巨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溪龙的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薛勇能明显感觉到村里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年轻了,精气神也更足了。”
20年过去,随着“八八战略”的深入实践,如今,在溪龙,无处不有茶文化,无处不有茶科技,家门口的这片“金叶子”,让农民有赚头,产业有盼头,美丽乡村建设更有奔头。
一勺大锅菜
幸福晚年一个都不少
冬至过后,寒意更深,在丽水市庆元县百龄帮康馨家园养护中心,86岁的夏登洋穿着柔软保暖的棉衣,和几个老友在空调房里品茶下棋,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马上又能领到160元零花钱了。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有空调、洗衣机,看病住院能报销,医食住行样样有保障。当然,最怀念的还是那道香了16年的炒包心菜。”夏登洋感慨道。回忆对比前后的生活变化,作为屏都镇敬老院“原住民”的他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屏都镇敬老院的养老场地功能成为历史,这里的“五保”老人们全部搬迁到百龄帮康馨家园养护中心。作为庆元县首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百龄帮康馨家园养护中心接纳了当时附近三个乡镇的83位“五保”老人,夏登洋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尤其是,如何让一辈子生活在山区的老年人个个都能享受共富红利?这始终是庆元县党委政府念兹在兹的心头大事。
据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当地优先解决城乡特困人员、低保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养护问题,在此基础上扩大服务对象,吸收社会自理级、半失能和失能级别老人自费入住,提升床位利用率,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康复护理、学习娱乐和精神慰藉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努力实现“幸福晚年一个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