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富可敌国,可丈夫却不爱她,付出再多,结局也只能是劳燕分飞。 她是黄惠兰,1893年出生于作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父亲是南洋华侨首富黄仲涵,母亲是爪哇中国城内第一美女魏明娘。 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就注定婚姻幸福吗? 时年18岁的黄惠兰在英国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她的母亲却极力要求她去法国巴黎。 后来才得知是一位鳏夫在姐姐家看到她的照片,被她的美貌和气质吸引,想要见她。 黄惠兰从小眼光甚高,对于鳏夫,她更是没有兴趣。但是她的母亲和姐姐却极力要求她必须去见他。 所以,她跟随母亲去法国巴黎见了那位鳏夫。 原来,这位鳏夫就是中国外交家顾维钧。他的第二任妻子在西班牙流感中不幸去世,还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母亲和姐姐迫不及待地安排他们见面,只有32岁的顾维钧确实是很年轻。 可是,顾维钧留着老式平头,穿着普通的西装,既不会跳舞,也不会骑马和开车。加之黄惠兰不懂政治,所以对顾维钧毫无兴趣。 可是,顾维钧迫切需要一个妻子,他的两个孩子需要一个母亲,他的外交事业需要妻子的帮助。 所以,顾维钧费尽心思追求她。她从小有钱,享受着锦衣玉食,却只富而不贵。 贵,是特殊的待遇。刚好,身为驻美公使的顾维钧可以给她特殊的尊享。 他每天坐法国政府特供的车接送黄惠兰,去看歌剧时坐的是由政府保留的国事包厢。 这样的特殊让黄惠兰看到新的生活世界,这个世界使她非常动心。 之后,他们在布鲁塞尔举行了盛大婚礼。可是,豪华的婚礼不代表幸福。 婚礼当晚他们就要乘夜车去日内瓦,因为国联大会第二天就要召开,而顾维钧是中国代表团的团长。 新婚之夜他们是在火车上度过的。 以至于后来黄惠兰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中说:他是个可敬的人,中国很需要的人,但不是我所要的丈夫。 19世纪20年代初,国内局势动荡,作为外交家的顾维钧十分忙碌,时常奔波在欧洲各国之间。 婚后,他们夫妻虽能常常一同接到邀请去参加各种宴会,但作为夫妻,他们却很少有机会单独相处。 后来,黄惠兰与顾维钧第二个儿子在北京出生时,管家告诉顾维钧,太太生了个儿子,顾维钧只说一路“好”,便又睡去了。 最终,1959年时,顾维钧和黄惠兰离婚。39年的婚姻最终走到了尽头。 #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