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篮这么培养是可以保下限的,至少在竞争中打出来的球员,个人稳定性与关键时刻承
广东男篮这么培养是可以保下限的,至少在竞争中打出来的球员,个人稳定性与关键时刻承压能力都没有问题。但是也需要考虑一点,这几个人其实都没有达到理论的上限,上限是需要大量处理球堆出来的。像赵睿和胡明轩都是可以朝持球大核方向去的,赵睿天赋肯定比郭艾伦好,胡明轩是中国队史最年轻的得分助攻两双。然而他俩最终都变成了3D,胡明轩撞墙的那年本质就是不会打无球,第二年强行改造成不运球的侧翼。包括易建联、周鹏,的确达到了足够的高度,意识与终结都是历史级的,但是个人进攻技术始终没有打磨好,这也是一个遗憾了。
别觉得身体条件可以,控运基本功也不错就应该培养成持球大核。这样培养出来的上限就是郭艾伦、丁彦雨航的水平(差一点能达到NBA边缘),在CBA凭着很不错的数据可以竞争MⅤP,但到了国家队特别是洲际赛表现大打折扣。因为在国际赛中他们的身体与技术都不足以支撑这种持球大核打法,而无球篮领打法又不适应。而宏远的培养方向就是顶级工具人,国家队表现稳定适配性强,生涯中后期技术完善后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战术地位,如果出现NBA级别的苗子(如阿联)就另当别论,可以早早给核心地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