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岸英牺牲4年后,贺子珍才得知噩耗,她哭着说:“岸英的一生太苦了,小时候和妈妈坐牢,妈妈牺牲后又带着弟弟在上海流浪,从苏联回国后又当农民,年纪轻轻又牺牲了,他也是我的儿子呀……” 虽然毛岸英和贺子珍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的感情非常的深厚,这都源于他们在苏联曾共同生活过。 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兄弟终于被地下党成功找到,随后他们被送到苏联留学。 而在他们去苏联不久后,为了治病,贺子珍也到了苏联。 得知主席的两个儿子在苏联读书,贺子珍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水果和一些零食去探望两个孩子。 虽然初次见面,但贺子珍对两个孩子非常的亲切,这也让毛岸英兄弟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之后每逢周末,贺子珍都会让毛岸英兄弟来家里,她会为他们准备吃食。 到了苏联几个月后,贺子珍生下了她和毛主席的最后一个儿子。 看着小小的弟弟,毛岸英兄弟都非常的喜欢,此后他们前往贺子珍住处的时间更加频繁。 遗憾的是,孩子在10个月大的时候不幸因病夭折,这对贺子珍的打击非常的大,她一度哭到不能自已。 看着悲痛欲绝的贺子珍妈妈,毛岸英兄弟也非常的难过,他们哭着安慰贺妈妈说:“我们也是您的儿子,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让我们再失去母爱!” 正是因为有了毛岸英兄弟的安慰和陪伴,贺子珍才咬牙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而考虑到贺子珍的情绪,毛主席又将女儿李敏送到了苏联。 对这个小妹妹,毛岸英兄弟同样喜欢的不得了。 女儿的到来的确给贺子珍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慰藉,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毛岸英兄弟的疼爱。 苏德战争期间,物资非常的匮乏,贺子珍总是积攒一些食物,等到周末毛岸英兄弟来时给他们改善伙食。 后来物资更是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贺子珍只能拖着劳累的身体,自己种蔬菜、土豆等。 虽然很辛苦,但她却温柔的说:只要三个孩子能吃饱,苦点、累点并不算什么。 贺子珍妈妈的疼爱,毛岸英兄弟都记在心里。 他们对贺子珍妈妈也是尊重有加,哪怕回国后,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能经常见面,可依然挂念着彼此。 毛岸英牺牲后,考虑到贺子珍的身体状况,所有人都向她隐瞒了这个消息。 直到4年后,贺子珍从报纸上得知噩耗,她哭的撕心裂肺,一度情绪失控,这也能看出他们的感情真的亲如母子……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