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的防控方法是不是只有生物安全一条路? 今天继续说一下防控非瘟的主流操作以外的猜想,供大家参考,很多东西不一定要去认同,但是起码要知道有这么回事,也许华山不止一条路呢? 要说非主流的观点,还得说说当前主流的观点,当前主流的观点就是病毒隔离学,操作的思路主要就是围绕着人,车,料,物资,建立起生物安全屏障,使病毒跟猪不接触,从而实现阴性生产,这是主流的思想,我个人也是认可这个思路,并一直按照这个思路在操作,到目前为止饲养正常。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参考学习其他的思想。 接下来我们说说非主流的防控思路,那可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呐,从路线上看,有病毒载量论,感染阈值论,从操作方法上看,发展出来了降低密度法,全进全出法,中药保健法,发酵料保健法,至于其他的神神叨叨的东西,就比较玄幻了,这里不去论证。 病毒载量论 这个观点是建立在广大养殖户的日常养殖观察上的,大家发现往往是猪群有一定波动的时候就会产生阳性的问题,不能说百分百,但是猪群健康度波动的时候中标的概率远远大于正常的时候,所以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这个小飞病毒,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有还是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多还是少的问题。 如果一个乡镇,大环境比较好,区域内没有中标场,那么在这个环境内中标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是如果一个区域,已经有了十家八家猪场中标了,那么这个病毒,很有可能是普遍存在于区域内全体猪场的,只是猪群的健康度比较高,没有达到发病的那个区间值,一旦猪群因为口蹄疫,或者腹泻,蓝耳伪狂波动等问题出现全群健康度下降的时候,就会使小飞病毒趁虚而入开始进入猪身上开始增殖,从而导致该场病毒载量过高,不但自身会中标,而且会往环境中释放病毒,将整个区域的环境内病毒载量提升起来。 总结起来就是,病毒无处不在,没有绝对的阴性与阳性,这不是一个有病毒还是没有病毒的问题,而是病毒含量高低,是否达到引起发病的那个绝对值的问题。 但是这个理论有一点无法解释,就是病毒没有脚,必须得有个载体带着他运动,按照主流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观点,没有脚的东西怎么能够进入猪场呢?如果没有媒介带它进入猪场那岂不是主流的生物安全体系的理论也就站不住脚了? 其实要想通这个问题其实也简单,你说你通过加强洗消加强隔离将病毒拒之门外,这只是你看到的,咱们可以理解为宏观方面的,你看起来是这样,可是病毒那么小,在微观的世界里这样的防控方法有效吗?特别是整个大环境普遍存在这个病毒的时候,依靠我们看得到的宏观世界里的隔离与洗消,能够将病毒拒之门外吗?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更何况我们仔细观察猪场的环境我们就能够发现,猪场里面即使做了围蔽,防鼠板,防鸟网,依旧需要经常在场内开展捕猫毒鼠工作,证明不管怎么做都是无法完全隔绝外来生物进入场内的,只是减少了,不是绝对没有。 同时更小的生物,蟑螂蚂蚁那些,各种飞蛾蝴蝶,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生物安全。 当这一切都没有答案的时候,感染阈值论就呼之欲出了。 感染阈值论 这个观点就是把病毒感染猪群的过程,比喻为一个人的酒量,有的人喝一杯就会醉,有的人喝一斤都不醉,这个酒量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感染阈值,在没有到达这个阈值之前,猪群并不会发病,而酒量是可以提升的,感染阈值也可以,提升感染阈值也就是提高健康度,目前主流的比较受认同的大概有四条路线。 1:降低养殖密度 2:全进全出模式 3:使用中药保健(当然了这里也最混乱,说加什么的都有,没有形成具体方案) 4:使用发酵料(这里也混乱,加什么菌种的都有,各种模式的也有,有主张加活菌的,也有主张加发酵剂添加剂的) 由于后面加中药喝加发酵料,非常混乱,目前也就仅仅停留在你说你的道理我说我的道理阶段,都说自己的方案有用,却又谁也说服不了谁。 所以实践过程中还是以降低养殖密度提高猪群健康度与使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比较受养殖户认同,也没有太大的操作成本,更没有卖中药或者卖发酵料的嫌疑。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和大家共同交流沟通生猪养殖行业的各种信息,不卖兽药不营销,诚交各位养殖同行,我们养殖群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