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那晚,张纯如看着血淋淋的图片,突然浑身颤抖起来,尤其是看到日军砍杀婴儿时,她眼睛

那晚,张纯如看着血淋淋的图片,突然浑身颤抖起来,尤其是看到日军砍杀婴儿时,她眼睛浮现了那个场景,忍不住悲痛大哭…… 1995年,为了向世人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内幕,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开始了艰难的三年寻求真相之旅。 为了收集资料,张纯如从美国来到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六星期的深入调查。 除此外,为了更真实地揭露日军当年的暴行,张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 她还通过采访的方式,拿到了许多从未出版的日记,也曾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并深入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那些资料带给张纯如的震撼,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的承受范围。 越靠近真相,张纯如的受到的冲击越大,尤其是看到侵华日军残害妇女和儿童的记载时,张纯如有种被撕裂的感觉。 为此,她频繁失眠,母亲看她如此痛哭,劝说她暂时放一放。 可张纯如却说:“我现在的痛苦还不及当年南京市民所经历的痛苦万分之一!” 为了逼迫自己尽快完成手稿,张纯如在书桌前的墙壁上贴满了南京大屠杀中的照片。 每当自己快坚持不下去时,她都会死死地盯着那些照片,告诉自己:要尽快揭露真相,让更多世界人民知道那场发生在南京的大屠杀。 1995年7月,27岁的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 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他经常感冒,再加上精神上的冲击,她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乐观。 可是她不顾自己的身体,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找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 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几乎透支了自己的身体。 而在整个书写过程中,张纯如经常被日军的暴行气到浑身发抖,他开始频繁做噩梦、掉头发,体重也开始骤减。 即便如此,张纯如也没有放弃…… 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南京大屠杀》一书终于成功出版,书中的内容震惊了全世界人民。 然而随着书的热卖,张纯如的生活变得很糟糕,她遭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和恐吓。 张纯如和朋友透露,自己每天都会接到恐吓电话,为此他不得不频繁更改电话号码,并带着家人一起搬家。 可不管她搬到哪里,那些人都像影子一样黏着张纯如不放。 为此她的抑郁症不断加深,每天都活在巨大的痛苦中。 2003年7月,因为精神状况极其糟糕,张纯如曾住院。 2004年11月9日,无法承受压力的张纯如选择自杀。 在给家人的遗言中说,希望他们记住她患病以前的样子:全心投入生活,献身她的事业、写作和家庭。 张纯如更像一位战士,她以笔为枪,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几十年前发生在南京的那场暴行,向伟大的张纯如先生致敬……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