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朱德警卫班长的他退役后,却选择隐姓改名,定居在离家千里外的小村庄,回忆过往:“我遗憾结束的军旅生涯,但不后悔。” 他就是“山西晋城红军老人”冯自根。 老人家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县城,那个时候他还叫“昝长林”。 在他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留下了六个孩子相依为命,大姐把他养大。 到15岁,他加入了途径家乡的红四军,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漫漫征战路,昝长林和所有红军战士一样,经历了数不胜数的苦难和挫折,战争的残酷,长征中雪山、草地、腊子口的封锁…… 四年的时间,昝长林受的伤数不胜数,眼睛更是在雪山受了刺激,发红发涩的症状伴随他一生。 但同样,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也让他从一个少年兵,成为了有勇有谋的战士。 1937年11月,成为班长的昝长林随主力部队在黄崖底展开一场伏击,他们藏身在黄崖底附近的一个山头上。 日军在开展前进行了猛烈的火力侦查,昝长林受命让战士们躲好身形,没接到命令都不许动,以免暴露,枪弹不长眼。 昝长林的命令刚下达,一枚炮弹就落了下来,巨响伴随着热浪炸开,三名战士当场战死,但没接到命令,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昝长林瞬间红了眼,咬紧牙关,等待着日军走入他们的包围圈,三米,两米,一米…… “打!” 他再也忍不住为战友们报仇雪恨的心,冲着敌军疯狂扫射,子弹打空了,就拼白刃,抡大刀! 此战歼灭敌军三百多人,大捷! 后来,昝长林受命参加广阳之战,再次带领全班战士取得胜利,但同时他也受了重伤,被师部送到陕北治疗,此时的昝长林才19岁。 陕北养伤期间,他也不忘学习,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吸引了前来看望战士们的朱德。 次年2月,昝长林伤愈后,被调到了总部,成为了朱德的警卫班长。 时局艰难,他必须万般小心谨慎,哪怕绕路也要尽力避开危险,他的警惕和负责,朱老总一一看在眼里。 后来,22岁的昝长林被送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两年后,担任决死一纵队55团2营营长。 1942年到1944年,昝长林几乎出色的的完成任务,干扰消灭、破坏物资和运输,以百余人的战斗力牵制敌人7000多人…… 激烈的战斗一边给昝长林的经历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边给他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左掌被子弹击穿;胯部和腿部被炸伤,留下终身残疾。 此时的昝长林,年仅26岁,一位战士的黄金岁月 不能再上战场的消息他一度难以接受,只能不停的催眠自己,终身的腿伤若再次走上战场,就是军人的不负责任。 所以,在28岁时选择了退伍,他忍痛离开让他热血沸腾的战场。 彼时战乱四起,昝长林便先在山西杏林村里住下了,就像是冥冥之中的传承,杏林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也为了家国情怀上了战场,留下了老人和孩童守着村子,守着家。 杏林村里有户人家姓冯,是烈士家属,儿子冯根福在同日寇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昝长林得知后,便处处帮着老两口挑水砍柴,待二老如同亲生父母。 冯姓夫妻深受感动,认了昝长林当做儿子,昝长林也从此改名“冯自根”,替那位烈士,接下了赡养二位老人的责任。 虽然下了真刀实枪的战场,但冯自根也没有懈怠,反而是主动的承担起了村里青壮年的义务。 后来,他成为了杏林村武装部的部长,到各个学校,给祖国的新一辈栋梁进行革命教育,激励他们传承革命精神,建设更好的未来。 2005年,冯自根作为山西省唯一代表,前往北京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他的英勇事迹才广为人知。 2015年,冯自根收到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同时,国家开始每年给他发放补助。 一年前,冯自根不幸感染了新冠疫情,高烧7天不退,各种并发症和旧伤差点夺走老英雄的生命,但奇迹般的,他挺过来了,如今106岁高龄,子孙绕膝,享齐人之福。 愿上天善待每一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