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在一次采访中说:同样挣1000万元,在中国要给国家交税680万元,到手只有320万元。在美国要是交给400万以后,便会有600万的利润。 我为什么不去美国建厂? 在中国浙江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工厂熙熙攘攘,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这里生产的汽车玻璃遍布全球,装配在从奥迪到宾利等各大品牌的豪华车型上。 曹德旺,这个名字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如雷贯耳,他的公司福耀玻璃占据了全球市场20%的份额,稳坐行业巨头的宝座。 时间回到几年前,一次采访中曹德旺的一席话惊动了媒体和公众:“在中国赚得1000万元,要上交国家680万元税款,到手只有320万元。而在美国,税后可以保留600万元。”这番话不仅揭示了中美两国税制的差异,也预示着他即将做出的重大决策——在美国建厂。 福耀在俄罗斯建立的工厂正是迎合了德国大众的需求,而此次跨洋扩张,也是应通用汽车的邀请。对于曹德旺这位精明的商人来说,情感决不能左右商业决策。 他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国的税负、能源和人力成本,发现在美国建厂在财务上更有利。美国的能源成本大幅低于中国,而美国政府对于他的投资项目更是开出了优惠条件——4500万美金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将由政府全额补贴。 曹德旺的决定在美国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为当地带来了2000多个就业机会。然而,这一决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对祖国的不忠。但曹德旺的行为远非简单的经济行为那么浅显。 他每年在中国的捐款以亿计,福耀科技大学的建立更是体现了他对国家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禁止加入美国国籍,更是彰显了他的家国情怀。 曹德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励志剧本。年仅14岁,他便辍学投身于生计的挣扎之中,先是贩卖水果,后又担任拉板车的工作。这段时间,曹德旺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1987年,一个转折点出现在他的人生轨迹上,他成立了福耀玻璃。初期,曹德旺和他的团队面临着重重困难,从资金不足到技术难题,挑战接踵而至。然而,凭借对汽车玻璃行业深刻的理解和不懈的努力,福耀玻璃逐渐走上了成功之路,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之一。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曹德旺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他经常在公开场合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在一次企业家论坛上,曹德旺发表演讲说:“什么是企业家?是一个事业成功后,对社会对国家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体现了他对所有企业家的期望。 虽然曹德旺的个人财富并不如中国富豪榜上的那些人物,但他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和贡献却让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被誉为“中国首善”。然而,面对这样的美誉,曹德旺却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我不敢当‘中国首善’这个称号。我认为,真正的‘中国首善’应该是袁隆平教授,是他的杰出贡献让全世界免于饥饿。” 曹德旺的这番话,不仅展现了他对袁隆平的敬意,也反映了他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谦逊的个性。他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地回馈社会,无论是通过捐资助学,还是参与公益项目,曹德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曹德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创新和回馈社会的故事。从贩卖水果到领导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公司,再到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坚持。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成功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积累,更是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曹德旺的一生是对“心若菩提”的最好诠释。他的亲笔自传不仅记录了他七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更是他智慧和人生哲学的集大成。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成功不仅在于个人的富足,更在于能为国家的强大、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富裕做出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