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岳云鹏演出赚了200万,他拿出120万交给德云社,可郭德纲却说:“你给的钱数不对,再算算......”岳云鹏:“怎么会?不是四六分吗?”郭德纲笑了笑:“那是以前,如今不是这样分成的,你多给了80万。” 出生在农村的岳云鹏,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家境贫寒到了极点。他的童年,与姐姐们共享的不仅是衣物,还有狭窄的炕铺。随着他渐渐长大,被迫搬到牛棚里居住,这段经历深刻地雕刻在他的记忆中。为了让他有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父亲甚至不惜卖掉家中唯一的奶牛。 初中时,因为家庭无法承担微薄的学费,岳云鹏不得不选择辍学,踏上了漫长的打工生涯。在外界,他经历了形形色色的挑战和苦难,从发传单到刷盘子,他尽力适应每一份工作,尽管常常遭遇拒绝和冷漠。曾有一次,他对一位女服务员抱有好感,却被无情地嘲笑和拒绝,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 更加糟糕的是,一次因为服务失误,他被罚款三百多元,几乎是他半个月工资的总和。这件事不仅加重了他的经济负担,也让他深感无力和挫败。 正当他处于迷茫之时,一位大学生姐姐伸出了援手,引领他走进了海底捞,这家以员工培训著称的餐饮企业,为他提供了一个月薪1200元的新起点。 在那里,岳云鹏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但一次偶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位常来的老顾客,看似无意间的一席话,却像是命运的召唤——那位老人提议他去学习相声,并声称自己认识相声界的大师郭德纲。虽然岳云鹏起初对此半信半疑,认为那不过是老人的一时兴起,但经过连续的劝说,他还是被这个想法种下了一颗种子。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岳云鹏和同事孔云龙决定一探究竟。他们去观看了郭德纲的演出,尽管当时的观众寥寥无几,但舞台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都深深触动了他们。那一刻,岳云鹏决定,他要拜郭德纲为师,投身到相声这门艺术中去。 初入德云社的日子,并不像岳云鹏想象中那样顺遂。普通话的不标准,忘词的尴尬,以及一次次的失败,都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感。那时的他,几乎每天都在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条路。甚至有一次,因为连续的失败,他几乎决定放弃。 就在岳云鹏最灰心失望之际,郭德纲的坚定支持成为了他的灯塔。在外界的压力和质疑声中,郭德纲不仅没有放弃他,反而更加坚定地支持他,甚至宣称,即使岳云鹏一辈子只能扫地,他也要留在德云社。 时间回到2010年,德云社面临转折点。当时,台柱之一的曹云金选择离开,德云社急需新的力量填补空缺。郭德纲目光如炬,决定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倾斜给岳云鹏。郭德纲的这一决策,似乎开启了岳云鹏命运的新篇章。 不久后,岳云鹏以一曲《五环之歌》成名,成为商家追逐的焦点。在一次广告拍摄中,他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万元的酬金。按照德云社的规矩,弟子需上交六成收入给社团。岳云鹏毫不犹豫地准备遵守,却在财务处得知自己的理解有误。 当岳云鹏带着疑惑找到郭德纲时,郭德纲温和地告诉他,德云社只收两成。这份出乎意料的宽厚,让岳云鹏深感感动,更加坚定了他对师父的敬重和忠诚。 成名后,岳云鹏没有忘记家人。他用首笔大收入为父母和姐姐们买房,安置好家人的生活,而自己仍旧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能够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是他最大的满足。 在娱乐圈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德云社不时有内斗的传闻,但岳云鹏始终选择与郭德纲站在一起,视德云社为自己的家。对于外界的诱惑,岳云鹏总是表示,跟随郭德纲,他已经得到了足够多。 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到如今的相声明星,岳云鹏的成功离不开郭德纲的信任与培养。他常说,自己是一个简单的人,只要有个家,就足够了。这份知足的心态,正是岳云鹏能够在相声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关键。他的故事,不仅是关于成功的故事,更是关于感恩、忠诚与知足常乐的故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