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成功“上岸”后,孙宏斌谈下一步动作:房地产调整深度和时间超出预期,短期内仍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将积极化债,推动存量融资成本下降! 历时18个月的融创境外债重组于去年11月20日深夜正式宣告成功,这标志着融创是首个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融创算是第一个成功“上岸”,孙宏斌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融创就此绝对安全,所以重在看今后融创方面该如何吸取教训,利用最大的资源化解未来的债务问题。那么第一个成功上岸的融创,也公布了第一份年度财务报告。 3月28日,融创中国披露的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融创中国收入约为1542.3亿元,同比增加59.4%。拥有人应占亏损较2022年减少约71.2%。公司现金余额约为246.2亿元,资金主要来源于预售及出售物业所得款项。 对于财报分析,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称,重组的成功减轻了公司未来两年的偿债压力,极大地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增厚了净资产。孙宏斌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调整深度和时间都超出预期,2024年公司将继续寻求债务展期和整体化解方案,同时推动存量融资成本的下降作为重点工作。 对于保交楼情况,孙宏斌表示,2023年集团在101个城市完成约31万户房屋交付任务;2024年集团将全力以赴,争取完成超过20万户交付目标。 据此前融创官方消息,截至3月25日,公司在全国项目已复工批次达349个,累计到岗生产人员约39000人,整体复工率近80%。融创表示,尽管短期内房地产仍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但相信在政策支持下,楼市将逐步恢复稳定。 融创有哪些底气呢?除了房地产优质资产外,曾被视为重资产包袱的文旅资产,可以说经过7年运营后也开始有了资金回流。2023年文旅板块较2022年增长约29.9%。业绩快速增长,收入、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加上不断出售资产来回笼资金,相信也期待融创能走出一条化解房地产问题的成功之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