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鬼子,看对方人数太多,排长下令:“撤退!”没想到一个新兵却没听见,还问:“排长,鬼子要攻上来了,能开枪不。”结果回头一看,背后空无一人…… 这位新兵名叫赵友金,出生在山东一农民家庭,因自幼家境贫困,他从小就帮助父母干农活。 虽然干活很苦,却也让赵友金养成了坚韧不屈的性格。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也烧到了赵友金的家乡。 虽然没有接受过思想教育,但是看着日军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毁我家园,一身正气的赵友金决定报名参军。 入伍后的赵友金,虽然不怕死,但是因为珍惜子弹加上对枪法的不自信,在和敌人的战斗中,他只用大刀杀鬼子却没有真正开过一枪。 得知原因后,排长严厉地告诉赵友金:“如果不突破自己,你是没有办法成长的,你的枪支弹药也将被收回!” 得到教导的赵友金,回到住处后就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怎么能畏惧开枪呢!下次战斗,我一定要用枪支弹药射杀鬼子!” 那天,赵友金所在的小分队接到一个任务,让他们迅速到公路上拦截一队日本兵,为后方大部队扫除障碍。 当时他们得到的情报时,日均只有十几个人,但到了目的地排长才发现,敌军竟然高达百余人,如果硬拼下去,肯定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思索再三排长决定先行撤退,毕竟盲目作战不可取。 但当时赵友金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打鬼子上,压根就没听到排长的撤退命令,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当赵友金发现战友们已经撤退,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冲上来的鬼子开枪。 连续开了两枪后,赵友金成功射杀了一个日本兵和一个日军军官,因为不清楚我军的状态,敌军迅速陷入混乱状态,他们不敢贸然前行而选择了后退。 趁着这个机会,赵友金迅速离开了危险并成功和前来支援的排长、战友们汇合。 赵友金成功射杀鬼子军官,得到的领导的极大肯定和赞扬,这也给他带来了信心。 在之后的战斗中,赵友金每次都冲锋陷,奋勇杀敌的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战场上临危不惧,敢于冲锋,也正是有了他们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才会有后来抗战的胜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