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詹天佑的月薪高达1000两银元。这时,有人劝说:“纳妾吧!”没想到,詹天佑厉声说:“我詹天佑是修铁路的,不但不出轨,也坚决不纳妾!” 1870年,清政府要招考120名幼童并将他们送到国外留学,年仅12岁的詹天佑很想去,可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压根拿不出学费。 就在詹天佑失望时,起父亲的好友谭伯邨得知了此事,看着聪明的詹天佑,谭伯邨提出:“你尽管去,费用我来承担!” 非但如此,为了不让詹家有负担,他还将自己年仅4岁的女儿许配给了詹天佑,这个女儿就是詹天佑后来的妻子谭菊珍。 远渡重洋的詹天佑,深知留学机会来之不易,到了国外后,他格外的努力并成功考上了耶鲁大学。 当时的留学生都很爱国,学业有成的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回来报效祖国,詹天佑也如此。 1881年,拿到毕业证书的詹天佑回到了国内,此时他已经不是那个穷小子,而是身份显赫、颇具才华的留学生了。 反观谭菊珍,她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还裹着小脚,貌似和詹天佑极其不合拍,有人猜测,或许詹天佑会悔婚。 但詹天佑用行动打破了流言,1887年,他正式迎娶谭菊珍,尽管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但婚后的他们却恩爱有加,尤其是詹天佑对妻子很疼爱。 不过婚后一年,为了中国铁路事业,詹天佑就开始到处奔波的生活,身为妻子的谭菊英总是紧随着丈夫,哪怕他去条件恶劣的地方,谭菊珍也会一同前往。 有时候詹天佑心疼妻子,希望她不要那么操劳,可谭菊珍却说:“照顾你,是我愿意做的事儿!” 除了精心地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外,谭菊珍还为丈夫先后生养了八个孩子,这一大家子的生活问题都落在了谭菊珍的身上,看着妻子那么劳累,詹天佑很心疼。 因为感念妻子为自己和家的付出,繁忙的詹天佑却是少有的细心男人。 因为谭菊珍吃饭慢还有胃病,冬天的时候,为了让妻子一直吃热乎饭,他就自己发明了保温饭盒。 知道妻子喜欢菊花名字中又带着“菊”,不管他们的家搬到哪里,詹天佑都会种上菊花,他还自豪地对别人说:“我詹天佑此生,有菊万事足!”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詹天佑是事业风生水起,人也越来越气派,反观谭菊英,因为频繁生产加上操持家务,整个人苍老了很多,身体也很虚弱。 于是很多人都劝说詹天佑纳妾,却被詹天佑一口回绝:“我詹天佑此生绝不纳妾!”非但如此,如果知道部下有人对妻子不好,他会直接辞退。 在那个纳妾稀松平常的年代,詹天佑却钟情于一人,这样的男子,堪称人间极品,他也可以说是当代男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