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年少日记:心疼得破碎,从头哭到尾

电影:年少日记 有杰: 你是个勇敢善良坚韧的孩子,你如此重要。 在东亚式教育的压抑下、在一个中产家庭父母的权威性自恋下、以及目睹家B,被打被贬低…你依然在这个黑暗窒息的环境中,寻找一丝的阳光。 每当被打骂后,你都会喊话自己要加油;会在漫画里寻找安慰,常常重复翻开“加油”、“长大后成为自己想要的大人”;会用娃娃和自己对话;会通过日记抒发自己的情绪...在你身边除了这些,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你,而每次你都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 让人心疼得破碎的是,你从没责备过父母,甚至还认为如果没有自己,他们会活得更幸福。 最后压垮你的, 是妈妈说:如果她离婚,一定是因为你; 是爸爸说不打你了,皮肉痛起码证明自己还被在乎; 是曾经鼓励过你看到你优点的钢琴老师被辞退; 是支撑你积极面对生活的漫画和谈心娃娃被扔掉; 是考试会吐,整晚睡不好时,想去看精神科,却被妈妈说疯了才去的; 是最终爸妈决定带上弟弟去你渴望已久的迪士尼,而你因为成绩不好的被留下… 这不是一个10岁的小孩所能承受之重。我想说,小杰,能撑到这里,你真的很坚强很勇敢。 有俊: 请你勇敢的穿透伤痛,好好活着,活成自己。 电影在编排上很巧妙,很多人以为男主角郑老师就是长大的有杰。直到剧情发展到有杰在10岁时已经离开,才焕然大悟这个长大的男生,是弟弟有俊。 大概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深刻的理解这一段吧。把自己活成了他的样子,无意识的选择和活法都在纪念那个离开的他… 正如有俊选择跟哥哥日记里说的一样成为老师;对女朋友心动的刹那是因为她跟哥哥一样,都是会对着公仔说话;当看到学生的yi书时,焦灼希望能找出那个人,希望自己能尽己所能地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如像是在救哥哥一样。 看过导演卓亦谦在一个采访里说到: 为什么会写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大学时有个朋友轻s了,那件事情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这么接近死亡。 有人问说这个故事挺批判上一代,其实不是的,这个只是其中一个成因而已。这个故事,其实不是在说这是谁的错,不是父亲不是母亲,而是说情况是这个样子,这个小朋友不走运。 而剩下来的人要怎么走下去呢?这个才是我认为最值得讨论和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