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重用马谡的深层考虑 重用马谡导致蜀汉第一次北伐在形势较好的情况下迅速失败,历史将这次失败定义为诸葛亮用人失误,但其实,重用马谡,是诸葛亮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一环。 刘备在创业的过程中,人才匮乏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而夷陵之战又雪上加霜,许多勋贵战死,加剧了蜀汉的人才荒。 战后,部分跟随刘备创业的老人也接连去世。 在刘备驾崩之后,蜀汉就已经面临人才断层的危局,为什么诸葛亮急着发动北伐,一是怕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越来越强大,不好打,最重要的还是,诸葛亮想趁着赵云等军事精英还在的情况下,发挥他们的剩余价值,一旦等这些人去世之后,蜀汉的军事实力肯定会打折。 基于蜀汉人才匮乏的现实,诸葛亮在利用老人北伐的同时更要培养新人,以保证蜀汉在精英层面的新老衔接。 为此,诸葛亮在政务方面,对蒋琬委以重任,让其坐镇成都大本营承担自己之前的角色;在外交层面着重培养费祎,让其担负起沟通东吴的重任,同时分担一定的政务。诸葛亮在世时,就已经将蒋琬和费祎二人内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但在军事层面,诸葛亮同样需要培养人才,以保证在他身后有人能够继续扛起北伐的大旗。而军事层面的精英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更需要军功,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如此,才能有威望统率军队。尤其是在蜀汉内部矛盾剧烈的情况下,诸葛亮就更得让荆州派累积军功。 所以,诸葛亮就想到让马谡镇守街亭以让他积累军功,完了再指挥军队。 只是,马谡虽然长于参谋,但对于一线指挥却是严重的不在线,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蜀军无奈退军。这是蜀汉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次,结果因为用人失误而功败垂成。为此,诸葛亮难辞其咎。 但我们也不能抓住这点不放,毕竟诸葛亮也有他的深层考虑,只是他没有刘备识人那么精准而已。 后来,即使诸葛亮培养了姜维,但在整体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蜀汉在诸葛亮去世以后还是放弃了北伐战略。当然,实力太弱也是蜀汉放弃北伐的主要原因。 但蜀汉人才的匮乏毕竟是明面上的事,为什么廖化都成了军界大佬,原因就在这里。 最后强调一点,马谡即使守住了街亭诸葛亮也不一定就能打下凉州并消化其地。 毕竟,蜀汉的实力有限,北伐只是其维持生存的一种战略而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