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一队日军冲进了抚松师范中学,强行抓走了500多名女学生,可是让人意外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6-07 03:56:40

1940年,一队日军冲进了抚松师范中学,强行抓走了500多名女学生,可是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女学生在吃了一个肉饼后就被日本人放了回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无数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他们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日军的罪行中,最令人髮指的莫过于他们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细菌武器。早在1932年,日军就在哈尔滨建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专门从事细菌武器的研发和人体实验。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他们把中国战俘和当地平民关进毒气室,给他们注射鼠疫、霍乱等致命细菌,许多人就这样惨死在日军的刀下。据不完全统计,731部队从1939年到1945年间,用鼠疫菌、霍乱菌、伤寒菌等各种细菌制成了大量细菌弹,在中国湖北、河南、山西、陕西、浙江等20多个省制造了毒饵和释放了细菌,造成了至少27万中国军民伤亡。 日军在战场上频繁使用细菌武器,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1940年,日军悍然将矛头对准了安徽抚松县的无辜平民。在抚松师范中学发生的这起骇人听闻的细菌战罪行,无疑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一个极其残酷和血腥的缩影。

我们都知道,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这个部队专门进行细菌武器的研究,并且以中国军民作为人体实验对象,制造了大量令人发指的反人类罪行。 据调查,仅在哈尔滨平房的731部队总部,日军就用3000多名中国人、苏联人以及美国战俘进行了残忍的人体实验。他们把活人称为"木头",把杀人称为"做木头"。日军将这些活人关进毒气室,向他们喷洒芥子气等毒气,或者注射鼠疫、炭疽、霍乱等细菌,观察他们的症状和死亡过程,有的甚至被活体解剖。这些可怜的受害者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折磨,最后无一生还。 日军在进行细菌武器实验时,为了掩人耳目,还故意在白天放出大量烟雾。当时的老百姓常说"今天731又在熏豆腐了",殊不知在滚滚烟雾的背后,正在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 日军细菌武器的罪恶实验不仅局限于731部队总部,在中国东北多地,日军都秘密建立了细菌武器基地。仅在牡丹江一带,就集中了一万多名中国劳工,日军以各种残忍的手段,对他们进行细菌武器的效果试验。 日军的这些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民族抹上了永远无法洗刷的耻辱。然而,在抚松师范中学发生的惨案,无疑是日军兽性的又一次集中体现。面对手无寸铁的女学生,他们竟然使出如此卑鄙无耻的手段,真是令人髮指!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不仅在战场上使用常规武器屠杀中国军民,而且还大规模制造和使用细菌武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灭顶之灾。 1940年,日军的魔爪伸向了安徽抚松县的平民。一个平静的上午,20多辆日军军车突然闯入抚松师范中学,一下子就包围了整个校园。随后,一个穿着军装的汉奸大声喊道:"全校师生立即到操场集合,不许反抗,不许逃跑,否则格杀勿论!" 校园内顿时一片混乱,惊恐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安抚下,陆续来到操场集中。日军军官站在高处,扫视着下面的人群,目光阴冷而凶狠。他下令让所有的女学生站出来,并强行将她们押上军车,足足有500多人! 那些可怜的女孩子被吓得花容失色,有的甚至当场晕厥,却换不来日军一丝一毫的同情。 女学生们被关押到一个不知名的大厂里。第二天,日军士兵抬来一车又一车冒着热气的肉饼,强迫她们就地吃掉。许多女孩又饿又怕,一开始根本不敢下口。直到有个女生鼓起勇气尝了一口,发现肉饼香甜可口,大家这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日军果然信守承诺,放她们全部回家了。 然而,噩梦从这一刻才真正开始。当天晚上,吃过肉饼的女学生们身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红斑,奇痒难忍,后来红斑溃烂,血水直流,她们痛不欲生。更可怕的是,这种怪病竟然通过接触传染,许多学生的家人也纷纷染病,整个抚松县染病的人数急剧增加,到处都是无助的哭喊声和垂死的呻吟声。 经过调查,日军在肉饼里混入了从731部队研制的细菌。他们利用无辜的女学生作为传播媒介,妄图用这种卑鄙的手段迅速瘫痪抚松县的抵抗,进而占领整个地区。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细菌战! 类似的细菌战在当时并非个案。日军曾在河北、山东、浙江、湖南等地投放过携带鼠疫、霍乱等病菌的细菌弹,制造了大面积疫情,数十万军民因此丧生。在湖北宜昌,日军飞机曾向城内投掷大量染有霍乱杆菌的苍蝇和跳蚤,一周之内就有七千多人死于霍乱。 让我们再次回到抚松师范中学的惨案现场。最终,这500多个鲜活的生命几乎全部葬送在了日军的罪行之下。她们无辜而惨烈的牺牲,将永远地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成为我们反侵略战争的动力之源。

1 阅读:427

评论列表

天天晴朗

天天晴朗

2
2024-06-08 20:49

落后就要挨打

春秋谈国际说

春秋谈国际说

国际新闻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