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张颂文 电视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大结局
(含剧透)
[氛围感R][氛围感R][氛围感R]
边美珍大结局将织了又拆拆了又织的毛衣交给小七,母子已经阴阳两隔、半路来的“假儿子”倒是有几分明媚温情的承载。
老王小七打完游戏告别、交代未来事,走向下一站。
于公,老王善恶有交代;
于私,他依旧没有“大团圆”,往后余生依旧苦苦寻觅中。
.
[种草R]消失的豆豆、活埋的边杰[种草R]
豆豆依旧流落在外,老王兜兜转转凄凉半生,依旧活在“死活人”一般的无尽痛楚中。
边杰被老金活埋,幼年险些被他借人贩子之手拐卖,少年时期为保护姐姐落得一身剐,却又被姐姐误会、被继父活埋于冷雨夜。
.
[氛围感R][氛围感R][氛围感R]
开播时狠狠戳中我痛点的老王和边美珍,失独家长的无尽痛苦,大结局依旧在我的泪点上撒盐;稚子杳杳千里万里、人间无音讯,幼子凄凉丧命于枕边人之手、含泪含恨凝血成孤魂。
流落异乡的孩子,含冤枉死的少年,生不如死的父母,都叫人唏嘘。
.
[氛围感R][氛围感R][氛围感R]
老王最触动我的点,依旧是那种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的痛感,不必刻意去表现,也不必有特别激烈的戏剧冲突甚至是爆发载体,他呆坐于此,整个人就像一座伤心的坟墓。
.
[清单R][清单R][清单R]
故事后半段基本都是明牌打法,唯一的反转是所谓的老王黑化。
老王并非真正黑化,而是联手同事给老金假证物,目的是要诱导老金转移尸体、获得证据。
.
这场“假黑化”,故事进程之内,要成为本格逻辑链中的强需求;戏剧看点之中,要有“黑化再反转”的情绪张力。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为黑而黑、为转而转的刻意感,大于自然的裂变感;创作者的企图心渗透,也大于人物有机肌理。
“因为我不能违纪”伟光正的价值取向自然正确,但呈现手法略僵化。
.
[电影R][电影R][电影R]
剧作对“豆豆下落”的重磅使用方式,是坏人以此为筹码要挟,写角色写冲突的思路都没有问题,只是上价值的方式硬。
.
你看,高启强是反派,从卖鱼小阿强变成风浪中的地头蛇,犯法作恶是真,可怜无依上梁山也是真;角色魅力并不因为是反派就折损。
老王临门一脚不肯踏入淤泥地,牢牢守着底线,这种人性挣扎里的无尽痛苦本该有动人心魄的力量,但剧作借老王和秦勇之口念了几句特别生硬的台词,反而显得流于表面。
尽管如此,张颂文呈现的失孤状态依旧很动人。
.
[氛围感R](字数限制,未完部分见图)








liyoubao0331
这剧看得我想报警,老王和边美珍的失独痛苦,豆豆和老王的凄凉人生,边杰的悲惨遭遇,编剧是把观众当虐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