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历史开讲#浅谈清军入关前的满洲民族联合 明、清两代,满洲势力在东北地区兴起,

#历史开讲#浅谈清军入关前的满洲民族联合 明、清两代,满洲势力在东北地区兴起,主要集中在辽宁东部的建州女真,以及从吉林松花江向南的海西女真,与东北部各民族结成满洲联盟。 在满洲人团结的进程中,有一部分人加入了满洲,组成了一个新的满洲国家,与满洲社会融合在一起。满洲人在黑龙江北部仍然生活着索伦部落,他们采取赏赐、联姻和编旗的制度,削弱他们的国家身份,增强他们在满洲的政治地位。 20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人文科学中出现了“民族过程”这个观念,它指出,不同阶层、不同属性的族群都是相对稳定的,所有族群的特征不但世代传承,也不断地变动,形成了“民族过程”。 国家联盟进程是将原属各族群的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的国家,并将那些参加联盟国家的原族人加以改造。而中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国情、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多民族国家。 满洲在东北地区的白山和黑山上兴起,从弱到强,不但取得了统治,还发展了国家。而在此期间,东北各族在满洲民族团结进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1.满洲民族团结时期女真的角色 苏联国家主义把国家统一过程划分为聚合过程、同化过程和融合过程三大阶段。 努尔哈赤在海西女真统治期间,先后进军东海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满洲人的国家统一进程,使地方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东海部将大批人员编入新满洲,成为满洲社会的一部分,推动了满洲民族团结进程,为满洲统一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满洲民族团结进程中的苏伦部落 明朝中叶,由于宫廷内派系纷扰,招贤纳士,政权崩溃,李成梁对北方诸国的纵容,造成了混乱。 于天聪九年十一月,皇太极改族,自称满洲,并以满洲为标志。后来,皇太极接任努尔哈赤,三次进入黑龙江,最终将黑龙江地区一统。 崇德四年十一日,皇太极派将军索海、萨穆什喀等,率领众臣,向征索伦。三次进入黑龙江,皇太极于崇德七年九月往征虎尔哈、叶赫朱玛喇与沙尔虎达。 总而言之,在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一入黑龙江,对黑龙江的上流地区的呼尔哈 发动了进攻。 索伦部落的大批人员被编入新满洲,成为满洲社会的一部分,推动了满洲民族团结的进程,为满洲人团结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清朝政府三次入侵黑龙江,攻占了索伦部落,并将大批人口纳入新满洲,而对大多数仍在满洲的部属,除武力征讨外,还要采取其它策略,削弱索伦部落的民族自豪感,强化满洲的政治地位。 这些政策包括:朝廷赏赐,联姻,编旗,设佐。 1.朝廷的馈赠 清朝在清朝进入关中之前,黑龙江各族多次向后金朝进贡,这表明黑龙江各族对满洲的政治认同是有一定的。 同时,在这一进程中,他的部族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实惠,使他在满洲地区的地位更加稳固。 2.婚姻 这次婚姻也是为了巩固满洲政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后金人与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族长通婚早已有历史,并将其作为名义上的宗女。 这种体制在促进满洲与赫哲、费雅喀等民族的亲密性和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重要意义,使其与赫哲、费雅喀等人在满洲的政治地位得到强化,从而强化了王朝与各大少数民族首领的联系,巩固了他们在边陲的地位。 3.设佐的编旗 清太宗三次攻入黑龙江,俘虏了不少的索伦部落成员,还收买了不少的士兵。满洲在制订索伦各部族时,其政策的制订,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在满洲地区的政治认同程度决定的。其基本方针是根据对满洲的认可程度而定。 清朝中叶,黑龙江的索伦部族已不再大批入京,但在顺治时期,仍有一些从顺治时期来的人,被称为“萨音哈哈”。 不管是加入索伦,或是加入满洲八旗,他们的生活习惯都是满洲人,而后者则更加突出,而布特哈八旗、黑龙江八旗则以此为根基。 然则笔者认为:满洲民族团结进程中,东北少数民族大批投奔新满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满洲军队的强盛和国家政策的影响,索伦部落的国家观念逐渐被弱化,同时也出现了对满洲的政治认同感,在南下以后,索伦部落已经彻底落入了满洲势力的掌控之中,并且得到了安定的生存条件,被迅速地融入到了清代政府之中。 [参考文献] [1][苏]科兹洛夫著,林柏春译.世界民族过程的某些问题.民族译丛,1982 [2]民族过程和国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3]大明会典.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