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山东一小学生植树时,突然挖出一个刻满铭文的小石棺,他觉得奇特,于是带回了家,哪知母亲大骇,要将这不吉利的东西丢掉! 一九七二年的春日,中国正慢慢从历史的曲折中苏醒,人们或许还没预见到往后几十年的巨变,但对小孩子们来说,春天就是新生活的序曲。在山东滨州惠民县的归化镇,一群小学生在暖阳下忙着种树,场面热闹得很。那天,天蓝蓝的,风轻轻的,孩子们的笑声和泥土香混在一起,好一幅温馨画面。不过,老话不是说嘛,“生活就像演戏,全靠突发状况”。就在这平平常常的一天,有个不一般的故事悄悄拉开了序幕。 那是三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洒满了归化镇外的一块荒地,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忙活着种树。铁柱和小国因为来得晚了点,就找了个角落开始干活。他俩合作得挺好,挖坑、栽树、埋土、浇水,一套流程下来行云流水。正挖得起劲呢,铁柱的小铲子“当”的一声,像是碰到了硬东西。俩孩子好奇起来,决定继续挖挖看。挖着挖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露了出来——是个小石棺,上面还刻着字儿。 铁柱和小国都是好奇心重的小孩,但看到这石棺,心里也有点儿打鼓。铁柱仔细瞧了瞧石棺上的字和图案,心里头升起一股子说不出的敬畏。他想了想,对小国说:“咱们把这石棺带回家瞅瞅吧,说不定里头有啥宝贝呢!”小国一开始还拿不定主意,但铁柱好说歹说,再加上用一颗大白兔奶糖当诱饵,小国就点头答应了。于是,俩孩子一块儿使劲,把小石棺抬回了铁柱家。铁柱兴奋地给妈妈看他找到的小石棺,希望妈妈能夸夸他。但妈妈一看这不知哪来的石棺,心里就犯嘀咕了。在中国人眼里,跟死有关的东西都不吉利,特别是这种挖出来的。妈妈怕给家里招来霉运,非要铁柱丢掉。铁柱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照做。 这事儿还没完呢。村长听说了,觉得不能随便扔,得保护文化遗产,就请了专家来鉴定。专家一看,不得了,这是佛教的舍利棺,很值钱,很有历史意义。这下子,村里村外都轰动了。最后,这小石棺被好好收着,送到博物馆去了。 铁柱和小国随便一挖,没想到不仅自己的生活变了样,还给国家的历史研究添了份大礼。这说明啊,不起眼的东西也可能有大来头。咱们在追求物质的时候,也别忘了那些能连接过去和现在的非物质遗产。它们是我们的历史记忆,也是文化传承。铁柱和小国这事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好奇心要有,但也得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