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岁男童发烧十余天竟是撸猫感染“猫抓病”

华声在线8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李琪通讯员黄艳张警盈)喜爱猫咪的人很多,但撸猫时要小心咬伤或抓伤,避免患上“猫抓病”!邵阳1岁9月的杜强强(化名)反反复复发热有10多天了,体温最高时达40.6℃,被湖南省儿童医院疑难综合病房收治住院,确诊为“猫抓病”。

“就突然高烧,刚开始以为是流感。”8月14日,杜强强的母亲介绍说,孩子突然发烧辗转多家医院就医不得好转,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疑难综合病房收治住院。

(家有6只猫,1岁9个月的杜强强(化名)反复发烧,确诊为“猫抓病”。)

检查显示,杜强强肝脾肾影像学异常,血象高,贫血,淋巴结肿大,并且反复发热。疑难综合病房主治医师宋宇雷追问病史,了解到强强家中养了6只猫,他平时特别喜欢逗猫亲猫,有可能被猫咪抓了没在意。最后,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病原,检出汉氏巴尔通体,被确诊为“猫抓病”。

“猫抓病”主要是经猫、狗等宠物抓咬伤或密切接触后被汉塞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病程多呈自限性,以皮肤病损、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称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宋宇雷介绍,“猫抓病”不会人传人,发病不分年龄段,但多数集中在2岁至24岁,小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容易“中招”。从被猫抓伤到发病,潜伏期一般为3天至10天,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

近年来该病的报道明显增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猫主要是本病的传染源。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通常表现为皮损同侧淋巴结肿大,可单发或多发,以肘部、腋窝、颈部、腹股沟等为好发部位,同时可伴有疼痛、发热、肌肉疼痛等其他不适。

服务:这样避免感染“猫抓病”

1.定期为猫驱虫: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是巴尔通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猫驱虫能有效预防猫抓病。

2.不要随意与陌生、流浪猫接触:如领养流浪猫,要为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人畜共患病筛查。

3.撸猫后洗手:撸猫后要用肥皂水洗手,不要让猫舔到你的伤口。特别是家有小孩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应避免接触猫而被抓或者被咬。

4.逗猫别过火:撸猫时不要过分亲密接触,尽量不要刺激猫猫,以免被咬伤或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