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这杯凉啤酒我干了你随意
最近两档脱口秀节目的上线,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让大家越来越怀念李诞。有人说没有了李诞的脱口秀,就像一盘菜少了盐。但他应该不会再回去了,如今的情况是能讲的违背内心,不能讲的用玩笑也不好讲了,更重要的是其实他从来没有观众想得那么热爱脱口秀。
这个结论是我从他的书《候场》里得出的。开小卖部当解惑大师,远比他在脱口秀上更快乐,更真诚而且真实,更无限接近于李诞本诞吧。很多人怀念李诞的脱口秀,也judge他的一些过往的片刻。我坚信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碎片可以随便定义的。所以我拿起书读他的文字,他说这本书是他的名片,在这里才能看到这人跟名字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那些部分。
他一气呵成的写完,我一气呵成的读完。有几个时刻居然想哭,准确说来当时眼睛已经模糊了,说不上为什么,反正就像指间在心上轻轻地那么划了一下,没流血,但有点疼。
李诞写了一个李诞,敏感又叛逆,孤独又沉重,清醒又困惑,茫然又悲观。但作者李诞一再强调主人公李诞的诚实叙事态度,更是很难不将两个李诞进行勾连。以自嘲的方式降低自我期待,委婉地向现实妥协,与世界和解;又暗暗反抗着定制的生活,渴望“保留拔腿就走的幻想……不管他到底是哪个李诞,确定是我喜欢的。他采访时保证过书里的所有情绪都是真的,所以打动我的也许就是这24k足金的情绪吧。以下是候场部分文字分享:
--我去录影,去舞台上说这说那,总想保持z低限度的诚实,不说自己不接受的话,非说就开玩笑,满地打滚,让人知道这是玩笑。可惜人家并不愿知道;
--对啊,为什么站在舞台上,z这个q,跟这个世界打交道,没害人,要觉得自己不正经,我哪来的这些狗p负罪感。我疯了
--我的朋友们做这事是因为热情,热情没什么可嘲笑的。我不懂热情的力量,不掌握热情,每当接近要掌握时就心里拒绝,就怕一掌握了,我就不是我了,同样的,对人多好都行,对坏人好都行,可让我心里夸一句我觉得不行的东西,我就觉得最后底线被击垮--我一辈子就毁在这些破主意上,连审美都称不上……
李诞用凉啤酒形容曾经的自己,如今我觉得他又变回那杯凉啤酒了,这酒我干了你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