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回顾胡蝶的一生

胡蝶(1908-1989.4.23),原名胡瑞华,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鹤山,中国早期著名女演员。是横跨中国默片时代和有声片时代的影星,早期与阮玲玉同为中国无声电影的代表性演员。

说到胡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可谓红极一时,她脸上那对招牌式的酒涡,成了美女的重要标志,而身上穿的旗袍,戴的首饰,都成为大众模仿的对象。

那时的胡蝶除了拍电影,还是宣传海报的模特儿,做肥皂香烟的广告时,画里的样子非常美。她与阮玲玉当年都是上海滩的红星,阮玲玉感性,胡蝶理性。阮玲玉对事业也肯吃苦,却没有像胡蝶那样刻意去追求。胡蝶为了拍好戏去北京拜梅兰芳学京剧,讲普通话。演戏配音的时候,她在录音室里一待就是七个小时。

胡蝶1931年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后轰动全国,甚至吸引众多海外侨胞的目光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电影皇后"评选活动,胡蝶以21334票的最高票数当选。1966年,胡蝶正式退出影坛。1975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病逝。遗言留下一句"蝴蝶(胡蝶)要飞走了。"

胡蝶是民国影坛的一座丰碑,她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在世界影坛上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令洋人刮目相看。国难当头,她坚守民族气节,做个干干净净的中国人。她将六个"中国之最"集于一身:中国真正意义的第一个"电影皇后";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主演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第一个代表中国电影界出访外国的明星;被国人评为中国第一性感女性;中国第一个"亚洲影后";2005年,国家邮电局借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邮票发行之际,特发行胡蝶纪念封1枚,极限明信片8枚,中国电影历史博物馆大堂第一个矗立的蜡像是胡蝶。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胡蝶主演的电影已在世界各地上演,深受外国人好评,其中电影《姐妹花》、《空谷兰》、《后门》在世界电影节参展获奖。梅兰芳大师在北京一次酒会上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赞扬胡蝶,世界著名谐星卓别林曾当面称赞:"胡蝶,你真正了不起!"这一系列事实足以证明胡蝶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