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韩相比,我们文化输出到底输在哪里?

棋聪乔乔在 2024-09-20 20:57:15
在甄嬛宇宙的设定里,法国和日本就好像大橘和纯元,他们双向奔赴了。而我大中国空有甄嬛的诗书和美貌,却给了安小鸟的人设,和曹贵人的结局。那种撕裂感,懂?生为法国留子,我恨! 有这种感叹是因为去看了中国非遗展“新生万 物” 装饰艺术博物馆(7月8-19日),从郭培的高定,到榫卯木工,到木板画。客观地说,这是7月巴黎最值得看的展之一。随便一样都可以给法国人五千年文化一点震撼的程度。 很遗憾如此充满底蕴的展门可罗雀,展厅空空荡荡!导览员们老实巴交学生气地诉说着厚重的历史。让我有一种学富五车的学霸嘴笨输给油嘴滑舌末等生的即视感。要知道三月的日本源氏物语主题展几乎人满为患,血洗法国ins朋友圈 随着“马面裙”,“漆扇”的热度各路网红纷纷出 动,瓜分内网铺天盖地的流量,欧洲人更多看的还是对美女们颜值与异域服饰的猎奇。“文化输出”只是我们在自high。为什么我们文化输出不如日韩: ⭐️个人和民间自发力量小,且缺乏深度。 ⭐️日本和法国建交早,法日媒体会互相吹彩虹 屁。而对中国的报道都偏负面。 ⭐️日本有漫画,韩国有Kpop。 中国本来有李子柒但也被迫沉寂。 ⭐️缺乏双语文化人才。日本和法国审美相似: 容易互相欣赏。其他的文化想输出就需要有人做文化街接。 ⭐️科技辅助不普及。拿此次赞助商之一的讯飞科技举例。在看展时,即使是不懂法语的人,利用讯飞开放式耳机Air的同传听译功能,别人说外语,耳机里听到的是中文,又或是中文匮乏的外国友人都可以顺利看展,支持30多种语言互相翻译;还有3种录音模式可以实时录音转写转译,不仅适用于看展,同时也是留学生上课、会议记录的好帮手,不怕遗漏重点信息。如果类似科技能普及,一定能助力文化传播。 韩国申遗榫卯工艺和端午节。再到中国茶叶旗袍被误认为来自日本,愤慨的同时又很难过的发现自己的力量薄弱,无从帮起。 展19号结束,真心安利给周围的法国同事和朋友,宣传中国的非遗文化的同时,给他们一些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震撼。虽然我们力量薄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头总是最难,我们文化输出会越做越好的!记得带上讯飞耳机,实现看展无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