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招将计就计
恐怕让印度再无计可施
大家以前听到过一个说法叫做G2,G2是指中国和美国。
现在学者汪涛先生有个新说法,他说中国和印度应该成立一个新的G2论坛。G2的本质定义就是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论坛,世界上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就是中国和印度。这个提法太新鲜了。
第一,G2这个概念到底怎么来的?当时中国未采纳美国的G2构想,核心在于美国根本没资格与中国搞G2)——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而中印两国,鉴于其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特别是作为仅有的两个十亿人口级别国家,无论从各自的发展需求出发,还是考量到对全球发展的贡献与责任,必然要有G2的存在。以“十亿人口国家”为独特视角,这一标准客观上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排除在外,他们也没法说什么——这个是纯客观的标准。
第二,中国应向印度传达一种深邃而自信的理念:中国完全不惧印度在某一时期超越自身。原因何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并未将超越美国设定为终极目标,而美国的深切忧虑,实则源于其人口基数远小于中国,一旦中国实现经济总量的全面超越,其幅度之大,或将远超美国及其盟友集团(如北约)的总和,这无疑将深刻撼动现有的国际格局与美国的全球地位。
正如汪涛先生提到,昔日辉煌如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其今日之地位已不复往昔。中国之所以对印度可能的赶超保持淡然。因为印度人口即使超过中国,中国对此并没什么可担心的。在这个世纪,甚至以后的几百年,中印之间的人口不会有几倍的差别,长期是同一个等级的。即便印度经济总量在未来某一时刻超越中国,这种超越也将是渐进,难以形成倍数级的差距。
所以,中国不担心自己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完全被印度取代。
第三,展望未来,全球人口版图中,中印两国以约14亿人口的规模,赫然屹立于世,其他国家在人口数量上均相差甚远。美国以3.32亿人口位居其后,差距显著;紧随其后的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亚、孟加拉国等国家,虽人口众多,但与中印相比仍显不足。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印两国的人口规模,甚至超越了欧洲所有国家及诸多国家联盟的总和。
第四,中印关系无疑是未来数百年间地球上最为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其演变轨迹,将深刻塑造全球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与方向。
第五,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与综合国力,正稳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印度可以凭印度管理直接去领导世界。两者携手并进,会成为了未来数百年内世界不可或缺的领导者。
第六,G2的概念是论坛性质,可以共同探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人口管理、安全挑战、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中印两国搞什么信息标准,全世界只能跟着搞这个标准。毕竟中印两国合计拥有近28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35%,这一庞大的市场基础,使得两国所倡导的标准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况且一旦中印采用了的标准,肯定远远不止有中印两个国家采用,一定远超50%。
为什么要建立G2?我为了向汪涛先生请教这个专业性的问题,特地请他吃了一顿涮羊肉。
汪涛先生说,研究国家战略,首先一定要从真正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中美之间的激烈竞争尘埃落定,美国或将衰落到与英国差不多的角色,全球影响力或将显著收缩。但印度将是中国需要从超长远战略角度重视的问题。按照汪涛先生的说法,中美之争的终局或在十年内见分晓,最迟不晚于2035年。五年乃至十年之后,中美关系的紧密度或将逐渐淡化,美国或将更多地扮演起一个类似于当今英国的国际角色,但中印关系必然会越来越重要。
第二,他强调,深化中印关系不仅能有效分散美国对印度的焦虑目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压力。美国应当更加关注印度可能带来的挑战,而非过度聚焦于中国的崛起。
第三,关于印度是否会超越中国的担忧,实则多虑。两国独特的地缘战略格局决定了印度难以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青藏高原作为天然的屏障,其控制权直接决定了中印关系的走向。中国在此部署的远程火箭炮系统,足以对印度首都形成有效威慑,而印度要威胁中国的核心区域,则需依赖远超常规射程的弹道导弹,且其实际可达范围极为有限。因此,无论中印关系如何发展,中国均可安心推进与印度的合作,因为印度的实际威胁能力并未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
我最近读了一些汪涛先生的东西,我认为他的思考可以给我们提个醒,用发散思维、创意式思维思考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大胆的、放心的发展和印度的关系,印度实际威胁不了中国真正的核心利益。
那印度跟我们闹怎么办?
在处理与印度的关系时,中国拥有一定的地缘优势。中印边界的不确定性,对中国而言影响有限,却对印度构成了更为显著的挑战。由于边界中方一侧多为偏远地带,而印方一侧则紧邻其经济政治核心,任何边界紧张都可能导致印度需投入巨大资源以应对,包括精力、财力、物力与人力,但其成效往往难以匹配投入。因此,中印边境偶发的小紧张,实际上对中国而言并非全然负面,它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牵制了印度的军事与财政资源,增加了其“平时军事供养成本”。
中印边界过于太平了对中国有多大好处呢?没有——我们又不在中印边境中方一侧搞大规模建设。但中印边境过于太平了对印度却极大地有利。适度的边境摩擦,虽非我们所愿,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对印度的战略压力。
事实上,中国在中印边境仅以3个旅,即能有效牵制印度全国四分之一的军队——约13个师,总计30万/全国34个师,总计110万。并这占据印度国防开支的近三分之一。这一现实表明,中国以前轻后重的兵力部署,具备了实际战力的压倒性优势。加上一些地理方面的自然优势——中国相当于站在直达天际的城墙上,应对城墙下的印军。
这个角度很新鲜,这个问题是不是成为我国国防政策的一个战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这种说法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
汪涛先生有很多想法,很独特,最有趣的莫过于汪涛先生讲印度人有虚荣心。
印度也有追求大国地位的梦想,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满足其虚荣心,来增进中国的利益。我们已经精心策划了G2的诱惑,相信印度将难以抗拒。要使印度在行事上更加负责任,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为印度戴上象征高位的大帽子。无论我们将之抬高到何种程度,印度似乎都不会感到过分。当印度对外进行大量援助时,其表现出的慷慨无疑是在炫耀其大国风范。
中印之间并无根本性的冲突,完全可以在国际上进行合理的分工——中国专注于追赶美国,而印度则具有领导美国和欧洲诸国的能力——让印度的领导人去接管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科技领域。这样的提议,印度想必会欣然接受。唯一需要美国人深思的问题是,他们是否愿意被一个印度主导的世界秩序所治理,而非与中国竞争。
然而,他们已逐渐发现,被印度人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导致他们在公司中开始清理印度员工。但为时已晚,印度在美国商业圈的影响力已根深蒂固。如此大规模的清洗势必会引发印度方面的反弹,进一步加剧印美之间的矛盾,此时的中国对印度而言更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其在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汪涛先生说得不错,所以中印记者的问题是:中国记者在印度不能总讲实话。要重点谈一谈印度发展的辉煌成就,报道印度的未来。
印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太好解决,我们就不要帮助他们解决那些根本性的问题。印度会把西方资本坑到死,这一点完全不用我们操心。我们只需要保证自己不被坑就行了。
汪涛在印度工作过好多年,他认为发展与印度关系的原则是只考虑得到眼前的钱,不要在印度地区花太多的钱。在印度公司的账户上不要有超过三个月的资金需要。
汪涛先生还说了一个完全不影响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处理方法:但凡需要动手的时候,尽管用脚。只要不开枪,各种手法尽情地用,一旦对方越界,就往死里打。在此同时,双方外交关系上还是往常。我们不要用“创造良好外交环境、氛围”的想法思考。而且千万别搞对峙——印度人对静坐很讲究,我们坐不过印度人的。
凡是印度人占过的便宜,就认为是自己的。如果让对方占了地盘后,再把对方赶出去,这属于“杀父夺妻”级别的侮辱,但乱棍打死,对印度人来说是正常行为。
这些说法很精彩,而对于汪涛先生的说法,您有什么看法?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参考文章|汪涛
责任编辑|胡言 王德波
部分图片|网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