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2存亡之战》观影后感觉最失败的几个地方: 1、首先,影片聚焦的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2.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抗近5万联合国军,最终成功抵挡敌军进攻,稳定了朝鲜战场局势。《志愿军2》没有深入学习历史,没有讲清楚战役的因果,甚至参战部队的具体任务都没搞清楚。 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的一场重要战斗,2.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与近5万“联合国军”激战12昼夜,成功抵挡了敌人的进攻,构筑了一道攻不破的“铁长城”。这场战斗对于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役结束后,战争进入了和谈阶段。 2、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喧宾夺主,尤其是李想、李默尹、李晓一家三口在战场上的情感互动,冲淡了“铁原保卫战”的主题,让观众感到尴尬和煽情。 3、最后,《志愿军》电影重在刻画群像,而不应该把笔墨放在某个人(孙醒),或者某个家庭的抗战历史(李默尹)。《存亡之战》导演不仅煽情,而且“夹带私货”,大量的情节刻画个人英雄,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感。 当然,影片中辛柏青、朱一龙等演员的出色表演,生动地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坚韧,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可圈可点的地方是影片的艺术处理和视觉效果。如奔赴战场时被鲜花围簇的长城,展现了对抗战胜利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性的物品(如红花、钥匙)的使用,使得这部残酷硬核的战争电影多了几分柔软和深度,成功勾住了观众的心。 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铺陈手法,让人不禁联想起《英雄儿女》,但是比起60年前的《英雄儿女》,《存亡之战》在刻画亲情、战友情方面差距很远,过于煽情的桥段让人感觉像是打了鸡血,缺乏40、50后一代英雄们的隐忍、庄重和深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