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外相上任连打3个电话,中美韩排序耐人寻味,中方事后公告“打破常规”。
日本新任外相岩屋毅在上任后的第8天和中方首次通电话,这个时间安排相比之前岸田内阁上任时日中外长首次通话要早了不少,而且是在中国结束国庆假期的第二天,显示出石破茂内阁和岸田内阁对华态度的显著不同,或者说让岸田“破”了的日中关系,石破茂想要重新“立”起来。这次通话前后还有三个细节值得高度关注:
第一、岩屋毅就职8天内一共对外打了3个电话,排序分别是美国、韩国和中国。这是很耐人寻味的,意味着石破茂内阁在建立亚洲北约、日本自卫队“驻军”美国等问题上激起美方明显不满后,急于修复日美同盟关系。所以岩屋毅就任第二天就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了话,释放了上述两个问题日方“都不急”的信号。
而把韩国排在中国前面通话,更是石破茂内阁给美方的一颗定心丸,意思是“我们在根本问题上绝不会推翻岸田时期的政策,按照美方要求构建美日韩三方同盟仍是头等事项”。
第二、岩屋毅第三个电话打到北京,却透露出石破茂内阁对自己不同于岸田内阁的政策的坚持。首相石破茂政策的支柱之一是提升日本在日美同盟之中的地位,推动日本能够像英国一样和美国“平等交往”。上面第一点里说到的2个问题都是基于这一支柱而放出的“试探气球”。既然美国方面对这俩问题都不感冒,那么石破茂就想要走一下“曲线救国”路线。
要提升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日中关系止跌回稳,然后提升两国关系等级,恢复并扩大日本在日中关系、东亚乃至亚太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让美方看到日本在美日同盟之中的价值在显著提升。
第三,中方在中日外长通话后的公告中作出一个罕见安排,被外媒称为“打破常规”,那就是把岩屋毅的发言置于王外长之前。以往中外通话特别是外交部长之间通话时,中方通稿基本都是先写我方外长的表态,再写对方说了什么。
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中方也看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石破茂内阁为日本寻求“更独立的国际地位”,客观上会削弱美国在所谓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地位,对美国人确立的印太战略会起到反作用而不是正面作用。也就是说在推动中日双边关系朝“建设性、稳定的”方向发展这个问题上,中日这次比较罕见地有了“重合”。在大国博弈和国际关系之中,善于抓住机会,才能拿到主导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