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大一个「典中典」,在家全职考公3年颗粒无收,毕业后相当于空窗期3年,擅长写作的工科生,怎么找工作啊?[尬笑] 现在不少人一门心思考公,完全不评估自己是否擅长以及胜率如何,时间成本以年为单位就砸进去了,一路考公扎进去,再回头24-25岁了,发现自己没啥工作经验,找工作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衰] 所有考试都要看自己胜率多少,是资格考试看是否及格能否通过,还是淘汰考试,比如说200个人报名,只录取2个人,那么198个人都是陪跑的,你如何确定自己一定是那2个人,怎么能确定自己就能脱颖而出的呢? 都是去参加考公,有的人就根据自己你能报的岗位,划定一个区域,都报了,那个能上上哪个,问就是有的上总部在家干呆着强,这种本身就算想得明白。而有的人就只报几个岗位,本身竞争力也就那样,报的都是热门岗位,乌央乌央的人那么多,怎么就能确定自己能一举夺魁呢[衰] 我不是质疑考生实力,实在是太多人只知道「我要考公」,准备不及时、调研不充分、评估不客观,一拍大腿就想「大不了考公」。完全不考虑沉没成本、不考虑自己的实力条件就往前冲,甚至冲都不冲,就等着考试的时候突然能蒙上。[白眼] 考公考研这种全职在家准备考试并不是像大家看起来和媒体上宣传的全无风险,毕竟就业市场和社会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的期待是不同的,多研究和探索适合的岗位,提升竞争力才是正事。 #考公##全职考公##上岸##就业##职场##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