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苏-57隐身战机的铆钉太刺眼了,与中国歼-20隐身战机光滑的表面形成鲜明对比. 机身工艺粗糙:苏-57隐身战机,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其机身表面粗糙,铆钉密布,与中美隐身战机光滑的表面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苏-57的弹舱盖即使合拢,中间也会留出一条大缝,这严重影响了其隐身性能 隐身设计不足:苏-57的隐身设计存在明显不足,其进气道采用直筒式设计,没有采用S型进气道,这使得发动机叶片直接暴露在进气口,增加了雷达反射面积。相比之下,中美两国的第五代战斗机都采用了S型进气道,有效遮挡了发动机叶片,减少了雷达反射源。 航电系统落后:苏-57的航电系统也没有太大亮点,特别是其IRST光学探头依然沿用苏-27的设计,没有任何隐身处理,这种突兀的设计也会增加雷达信号。 座舱盖设计:苏-57的座舱盖采用的是后滑分离式座舱盖,座舱盖直接的接缝处也会形成较强的雷达波反射信号。相比之下,歼-20和F-35都采用了一体化座舱盖,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 苏-57的做工粗糙可能与其经济和技术限制有关。俄罗斯在隐身技术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其在隐身设计和制造工艺上落后于中美两国,所以还是得有钱。 #珠海航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