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消息一传出,“台独份子”赖清德立马发来贺电。这一波“热情贺喜”,

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消息一传出,“台独份子”赖清德立马发来贺电。这一波“热情贺喜”,背后真的只有祝福吗?台当局恐怕比谁都清楚,未来台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正扑面而来——尤其是面对特朗普那“不按常理出牌”的实用主义。 赖清德迅速向特朗普送去贺电,强调所谓的“共同价值观”,似乎是想赶紧给台美关系加把火。但真相是,台当局内心焦虑不已。和喜欢讲意识形态的民主党不同,特朗普作为一个典型的“商人型”总统,更关注实打实的利益,绝不轻易承担多余的责任。赖清德的急切表态,显示出台当局怕失去“靠山”的迫切心态。 不仅如此,赖清德团队还试图与特朗普直接通话,试图复制2016年“特蔡通话”的戏码。然而据消息人士称,最终通话被特朗普团队拒绝,显然没有蔡英文当年“待遇”高。这个被拒绝的结局,直接暴露出台当局在特朗普心中只是利益交易的工具。 特朗普早在第一次任期内就喊话要求盟友“交保护费”。台当局也不例外。数据显示,特朗普曾直接要求台当局把防务预算提到GDP的10%,而台湾目前的预算仅占2.4%,连提高到4%都困难重重,10%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面对这一高要求,台当局真是进退两难。 如果特朗普再度将“高昂保护费”当作支持条件,台当局的财政恐怕吃不消。如今台湾民众对“穷兵黩武”本就不满,若防务预算继续上调,势必引发民意反弹。即便10%太夸张,3%的目标恐怕都不易应付。赖清德在“交钱”还是“保面子”之间,左右为难。 2016年特朗普与蔡英文的通话曾引发国际关注,赖清德也希望延续这种“殊荣”。但现实是,当年促成通话的背后有资金因素,而特朗普一向实用主义至上。这次,赖清德用尽各种方式争取通话,却还是没能如愿。这一被拒绝的情形,让台当局在国际舆论中陷入尴尬。 当赖清德团队出面否认曾安排通话的传闻时,反而更加坐实了其中的“心酸”。赖清德的“示好”并未换来回应,再次说明了“金钱外交”的局限性。一次通话不足以挽救台美关系,更何况这次“通话”压根没成功。 相较于拜登的意识形态外交,特朗普的“商人式”操作让台美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对他而言,台湾地区似乎更像一项“收费业务”。台当局在他的利益交换策略中,反而成了“价码”不断上升的一方。 不仅如此,特朗普对盟友的“索取”从未停止。在选战期间,他再次提到驻韩美军费用问题,台当局也不得不担心他是否会继续在台湾身上加码。这与哈里斯领导下的民主党截然不同,让台当局需要面对更直接的经济压力。 特朗普回归,台当局更清楚“台独”路线只会更加艰难。赖清德在选后第一时间与防务负责人商讨对策,显示出台当局的压力与不安。面对美方日渐“加码”的态度,台当局不仅在军事投入上被“敲竹杠”,还不得不承担更大的政治风险。 越来越多的分析指出,台当局无论怎么“讨好”,实际利益难以兑现。特朗普的实用主义只会让台当局逐渐沦为棋子,最终成为被榨取利益的对象。与其在迷雾中频繁下注,台当局不如审时度势,走和平稳定的道路。 真实信息来源:百度-贺文萍教授(赖清德致贺特朗普,积极争取通话却遭拒绝,待遇不及当年的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