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八次迁都的路线图
秦国在其近700年的历史中共迁都8次:
[一R]初封秦邑
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善于养马,获周孝王赏识,受封于秦地(今甘肃天水清水县一带),成为周朝诸侯国秦国的开国君主,秦国于此正式建立,定都共84年。秦地是连接关中地区与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是周朝的西北边界,秦人就是在这里通过不断与犬戎人的残酷战争锤炼强大起来的。
[二R]迁都西犬丘
秦仲被派去攻打西戎,不幸战死。其后长子秦庄公继续攻打西戎,成功后,周宣王将西戎原居住的犬丘赐给他。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开启秦国第一次迁都,迁回祖地西犬丘(今甘肃陇南市礼县地区),秦国在西犬丘定都共45年。
[三R]迁都汧邑
公元前776年秦襄公为了秦国更好的发展,迁都到汧邑(今西和县长道镇一带),作为战略要塞以控制重要的交通和军事位置,并建造了西垂宫,于此定都14年。
[四R]迁都汧渭之会
秦文公认为汧水、渭水的交汇处(今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更适合居住,于是在此建造城邑,并于公元前762年将都城迁至此,定都47年。这是秦国进入关中后的首个都城,标志着秦国开始在中原地区扩张。
[五R]迁都平阳
公元前714年秦宪公为了更有利于与毫国交战,将都城迁至平阳(今陈仓区阳平镇一带),定都37年,为后续的向东扩张提供了基础。
[六R]迁都雍城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即位时,为进一步向外东出争霸,将都城迁至雍城(今凤翔区南指挥镇南指挥村),此后两百多年时间里,秦国都城于此未变,定都258年,奠定了秦国的基础和实力。
[七R]迁都泾阳
在秦躁公、秦怀公时期,秦国国势快速衰败,后在宗室帮助下,秦灵公继位,为能继续向东扩张、摆脱旧贵族牵制恢复国势,公元前419年迁都至泾阳(今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于此定都36年,加强中央集权。
[八R]迁都栎阳
战国初期,秦献公立志收复被魏占领的河西之地,于前383年将都城东迁至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新兴、武屯街道一带),推进对魏国先进经验的学习,昭明收复河西之地的决心,定都33年。
[九R]迁都咸阳
公元前356年商鞅第一次变法开始,公元前350年第二次变法,秦孝公迁都至咸阳(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一带),此后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咸阳成为秦国及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