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什么愿意退位交出政权?
单就这件事,要表扬一下清廷, 当时的格局:汉地18省中有14省独立,其中苏赣皖粤川五省是“和平独立”,晋独立被镇压,陕受甘豫夹攻, 清廷仍控制东三省,加上直鲁豫甘4省及苏皖鄂三省的江北部分。
即长江以南光复,以北焦灼, 如果清廷不妥协,可以名正言顺退往关外自立,同时鼓动蒙古西藏自行其是,局面可能混乱和失控,至少合法性有多种理解。 当时东三省总督叫赵尔巽,对朝廷忠心不二,大权在握,御下有方,有人提张作霖,他当时只是几个带兵官之一,受赵提携,羽翼未丰。
以赵尔巽赵尔丰为代表的赵家兄弟四人,均为进士,其中两人同朝官拜封疆总督,皇恩旷古少有,只要清廷旗帜不倒,他巴不得从龙之功,光宗耀祖。共和后赵尔巽即辞职退出政界,以示不食周粟。后半生只干一件事:花15年主编清史稿。 关外同盟会势力远不如关内,已被赵和手下镇压殆尽。 实战在袁世凯斡旋下,清廷最终接受了五族共和,法统很顺,这个贡献要承认。
有句古语叫做: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非得头破血流生灵涂炭千百万人头落地,才叫彻底革命和改朝换代?这种观念是很不合适的。 中华民国以外国君主之礼对待清廷,辛亥是各方妥协的瓜熟蒂落的“顺取”,后面民国却反而是“逆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