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华·铁钦纳(Edward B. Titchener, 1867-1927)是美国心理学家,他自称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为存在主义的,并将其与当时盛行于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相对立。 然而,西方心理学界普遍认为铁钦纳的理论体系属于构造主义。 在铁钦纳看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可以归结为"什么"、"怎样"和"为什么"三个方面。 具体而言,"什么"指的是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分解为基本的心理要素;"怎样"是探究这些心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什么"则是从生理学角度,用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特定的心理过程。 这三个问题构成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铁钦纳没有完全接受冯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意志主义,但在心物关系问题上,他与冯特一样,采取了心身平行论的立场,这导致他在阐释心理学的解释任务时陷入了某种程度的混乱。 按照一般科学解释的逻辑,解释就是阐明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铁钦纳既然主张用生理过程来解释心理现象,那就意味着他实际上已经承认生理是心理的原因,心理是生理的结果或产物。 然而,由于他坚持心身平行论的哲学立场,因此他刻意回避使用"原因"这个概念,而是称生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对当"(Correlate)。 也就是说,生理只是与心理平行发生的对应物,而非心理的原因。但他又不得不承认,生理过程是心理现象得以发生的条件。 这里所谓的"发生条件"与"原因"在实质上并无本质区别,铁钦纳特意避免使用"原因"一词,很可能是为了回避唯物主义色彩,以免招致非议。 尽管如此,铁钦纳还是指出,"参照神经系统就把仅仅描述的心理学所不能达到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引入到心理学中来了"。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只有承认心理现象是由物质基础(即生理过程)产生的,心理学才能获得理论上的统一性。 铁钦纳对唯物主义的回避态度,使得他的理论体系内部存在着诸多矛盾和混乱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学说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