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近年来,人们对发展的地理方面,即经济活动发生在哪里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

近年来,人们对发展的地理方面,即经济活动发生在哪里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并不奇怪,或者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兴趣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关注点。毕竟,即使随便看一眼世界地图,也会发现经济发展的差异至少与地理位置有关:赤道附近的国家往往比温带国家更贫穷,欧洲的人均收入似乎从大陆的西北角开始呈下降趋势。同样明显的是,各国内部存在巨大的地区不平等,而且人口往往倾向于集中在少数人口稠密的地区和城市。但直到最近,解释这种模式的尝试才成为大量经济学家的研究课题。   对经济地理学的新兴趣通常采用两种看似矛盾的方法之一。一种方法——以约翰·卢克·盖洛普、杰弗里·萨克斯和安德鲁·梅林格在本期文章中的文章为例——试图从这些地区潜在的、固有的差异的角度来解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就是说,它寻找诸如热带气候国家的人均收入较低或大城市出现在有良好港口的地方之类的关联。   另一种方法通常会问,为什么即使没有这些固有的优势或劣势,各个地点的经济命运也会有所不同,为什么历史上的小事故会导致一个国家成为工业核心,而另一个国家成为初级生产的边缘国家,或者为什么某个或多或少随意的地点会成为一个拥有一千万或更多人口的特大城市的所在地。这两种方法似乎相互矛盾:一种似乎是宿命论,另一种似乎是偶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