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调走的一定是陈毅? 陈毅调中原,网上有两个传说。 一是给粟裕让路; 二是陈粟在合作上出现了问题。 只要悄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不会得出这般谎谬的结论。 大家知道,作出陈毅调中原的决定,是在陈南庄会议上。 陈南庄会议是48年4月底召开的,而在不久前,中央曾决定成立华南野战军,并任命陈毅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标配的“陈粟组合”。 而这一决定,在陈南庄会议召开时,都未改变。如果要给粟让位置或陈粟不合,中央还会依然决定陈粟配吗? 既使陈毅调中原后,中央还打算再次“陈粟配”。 伟人回刘邓电:粟裕开辟南进通道后,还要南进;陈毅有跟进的必要。 陈南庄会议,根据粟裕建议,中央作出“三路大军,决战中原”战路。这就是说,今后一个时期,华野西兵团活动区域在中原。 中央早有规定,野战军行政上受所在活动区域军区领导,此时,陈粟应受刘邓指挥。 刘邓的中原军区刚成立,领导力量单薄,加上陈毅级别与他们相等,不便指挥,于是向中央建议,调陈任中原局书记或军区司令员,属平调。 当时,由于战事需要,中原军区分割为三大块。刘伯承带一纵及中原局机关转移到淮河以北;陈赓兵团在豫西;邓小平率主力2、3、6纵坚持大别山。 我们知道,邓公是军政双优人才,但政工才是他的专项,而刘、邓、陈赓一时难以汇合。 当中野正缺一个军事干才来协助邓公指挥2、3、6纵时,正好陈毅来到中原,这不是睡觉遇到枕头了吗! 中央要求粟裕在中原打大歼灭战,这就必须得到中野支持与配合,如何协调两军关系,至关重要。 谁能胜任这一角色?只有陈老总!陈本身是华野司令员,再在中野任职,加上他长期在党内形成的威望,担当此任,非陈莫属。 为什么中央任命是中原军区、中野副司令而不是刘邓提议的职务? 一是陈毅是临时(借调)到中原任职,粟裕歼灭敌5军后,还是要渡江南下,陈毅必须跟进。 二是刘邓配合默契,很有成就,不易打破,并且刘邓只是暂时分开。 所以,中央才决定:陈毅任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 顺便说一句,有人认为(此时)陈毅华野司令员兼政委是粟裕争来的,这简直是笑料,一个大战略区司令员,岂是一个候补中央委员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