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江西宜春丰城的一个小山村,村里突然来了一位“疯子”,逢人就问你知道我是谁吗,你认不认识我。 而且这位“疯子”的打扮却和村民显得格格不入,别人都是衣着朴素,可他却一身西装革履,身旁的女人更是非常时髦,一时间引来了众多村民前来看热闹。 不过老人见到这些村民却倍感亲切,他激动地向村民介绍起了自己:“我叫杨韦成,我爹是杨宝贵,我1949年去了台湾,40年了,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今天我回来探亲了”。 可在场的村民都摇了摇头,表示不认识他。随后他继续向村里走去,每看到一位村民就会问认不认识他,可得到的答案全都一致,没有人认识他。 “韦儿,你是不是韦儿”,突然,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叫住了他。 这可是杨韦成的乳名,时隔四十年竟还能有人叫出自己的乳名,杨韦成转过身去,抱住了那位老人痛哭了起来。 当天中午,老人邀请杨韦成去家里吃了午饭,虽然饭菜没有那么丰盛,可依然还是家乡那熟悉的味道,杨韦成与老人交谈了许久,两位老人也都情不自禁的回忆起了当年的情景。 1932年,杨韦成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父亲去世的早,从小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讨饭为生。 后来母亲改嫁,杨韦成被二叔和三叔又带回了丰城老家,在跟二叔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后,二叔意外病逝。 杨韦成只好又去了三叔那,可三叔和三婶一直都不待见他,在三叔的糕点店打工时,不仅不给工钱,反而经常打骂。吃饭也不许先上桌,必须他们家的孩子先吃,然后他就只能吃剩饭剩菜。 后来,三叔给他介绍了一位福建的木匠,打发他出去干活,万幸的是,这个师傅对杨韦成很好,不仅认真的教他手艺,还按时给他工钱,就连过年都给了他一笔路费。 两年后,在师傅的教授下,杨韦成也是学有所成,开始去外面接活,凭借扎实的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杨韦成也获得了不少的报酬,手里头逐渐宽裕了起来。 然而,由于当时年纪小,自制力又差,杨韦成竟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可十赌九输,很快杨韦成手里的积蓄全部都输光了,不仅如此,还欠下了一大笔债。 后来,为了躲债,杨韦成走投无路只好去了国民党报名当兵,尽管他并不情愿,但如果不这样债主可能就会将他的腿打断。 入伍后,杨韦成跟随部队一路来到厦门,刚好赶上了国民党大撤退,无奈也只能跟随一起去了台湾。 来到台湾后,杨韦成在一次运输途中遭受车祸,导致胳膊压断,因为医院床位紧张,没有来得及手术,等排到他时,胳膊已经长歪了,不得不留下了终身残疾。 因为残疾,杨韦成只能退役,平日干些木匠活,有时也会跟渔民一起出海打渔,期间也赚了不少钱。 后来杨韦成和一个台湾女孩结为夫妻,女孩也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幸福美满。 1987年台湾开放探亲,杨韦成急迫的想要回家看望亲人,尽管妻子非常支持,但担心杨韦成孤身一人无人照顾,便说等她退休后,一起陪同前往。 1992年,妻子终于退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南昌,找到了母亲改嫁的地方,不过却被告知,母亲已经在五年前去世了。 杨韦成来到了母亲的坟前,跪下痛哭不起,嘴里哭诉着:“妈,是儿子不孝,儿子回来晚了”。 妻子也在旁边流下了泪水,祭拜完母亲后,杨韦成回到了丰城,又去了三婶那里,可三婶也在五年前去世了。 于是,他凭借记忆带着妻子来到了曾经出生的小山村,希望在这里还能见到当年的亲人,随后也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直到那名老人喊道他时,他的内心才总算是有了一丝曙光。 杨伟成和老人在家聊了很长时间,临走时,杨韦成哭成了泪人,他说老叔保重,我这一走就再也见不到了您了,保重。 随后拿出了100美元塞进了老人的口袋,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本来一个月的探亲假,因为没有一位亲人了,杨韦成只待了7天,就和妻子返回了台湾。 2005年,73岁的杨韦成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希望自己死后,能够为社会再做最后一点贡献。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