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飞夺泸定桥:毛主席指挥红军渡大渡河的历史一刻

1935年5月,红军行军至大渡河时,面临巨大的困难——如何渡过这条“天险”河流。大渡河宽300米,深30米,水流湍急,漩涡众多,连当地渔夫都不敢轻易涉水。此时,毛主席深感形势严峻,前有滔滔河水,后有蒋介石的追兵,红军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毛主席回想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当年在此被清军俘虏的惨痛历史,坚定地表示:“蒋介石想让我做第二个石达开,绝对不可能!”他立即指示杨得志将军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激战,成功撕开了一条渡口,为红军的渡河创造了暂时的安全。 然而,接下来的难题是,红军几乎没有渡河的工具,手头仅有的几条小木船根本无法应付如此大规模的军队。毛主席曾试图搭桥,但由于河水湍急且连日阴雨,几次尝试都未能成功。 就在这时,红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当地有一位名叫宋大顺的老秀才,熟知石达开渡河失败的历史,他或许知道解决的办法。毛主席立即要求见这位老人。 当晚,宋大顺赶到,毛主席详细询问渡河之法。宋大顺提到,上游300多里处有一座铁索桥——泸定桥,虽然路途遥远,但这是唯一的渡河之地。 毛主席决定采纳宋大顺的建议,指挥红军向泸定桥进发。为确保成功,他特别强调:“红军战士们不可停留,一定要迅速前进!” 5月29日,毛主席指挥红四军派出22人的“夺桥突击队”,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迅速冲向泸定桥。突击队员们一手抓住锁链,另一手铺设木板,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然而,敌军企图通过纵火摧毁铁索桥,危急时刻,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队员冲向火海,成功占领桥东头。 经过40分钟的激烈战斗,红军以4名战士的牺牲,成功夺取泸定桥,顺利渡过大渡河。这一战,为红军的长征奠定了关键的胜利,确保了红军继续前进。 毛主席的冷静决策、红军将领的英勇指挥、战士们的无畏精神,以及百姓们的支持,构成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关键因素。这次胜利,不仅展示了革命的力量,也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积蓄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