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法官敲了下法槌,问:“你每月72元工资,只给家里6元,为什么?”杜海山沉默不语,不料,法官准备宣判时,杜海山才说:“我还要养11个家。” 此话一出让他的妻子李卫平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倒在地上掩面哭泣,没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做出这种事情,自己在家含辛茹苦的给他带孩子,他竟然在外面还有家,更骇人听闻的是竟然有11个家庭。 杜海山看到事情发展成这样,也就不再隐瞒,只能如实将整件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杜海山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跟战友们不惧生死,奋勇杀敌。他所在的班一共有12名战士,战友们同吃同住,互相经历过生死,之间的感情更是坚不可摧。 这天,他们班接到上级命令要去摧毁敌人的一处据点,这项任务十分艰巨,他们人员较少,又没有什么重武器掩护,要想将该据点拔除具有很大的困难。 但是该据点如果不拔除的话后续会给我军带来巨大的麻烦,为了保证之后大部队顺利进军,他们12人毅然决然的接受了该项任务。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敌人又占据了地利,所以他们班接连损失了好几名战士都没能攻上据点。若是再这样的话,他们此次的任务就算失败了,剩余的几名战士见这样的情形一咬牙,决心以自身为炸弹炸毁据点。 杜海山跟自己的战友相互约定,如果有人能够活下来的话,那么就需要活下来的人替死去的人照顾家庭。 正是有了这样的誓言,他们才能放心的去完成任务,视死如归,因为他们相信活下来的战友会替他们照顾好一切的。 在一番激烈的战斗后,敌军据点最终被拔除,可是杜海山的战友却再也回不来了。整个班活下来的就只有杜海山一人,其余人全部牺牲在了阵地上,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任务。 杜海山也是悲痛欲绝,原本他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但是战友们临死时的誓言却将他拉回到了现实之中。战友们最不惧怕的就是死亡,他们的牵挂唯有自己的家庭。 杜海山活了下来,那么他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才能不辜负战友临死前的托付。所以,杜海山每次发了工资,就只给家里6元,剩下的全都寄到了战友家中。 因为怕妻子不理解,所以这件事他就一直深埋在心底,没打算跟妻子李卫平说起。李卫平也从来不知道他每月竟有这么多工资,只知道他每月都会往家里带6元补贴家用。 可一次在与她人的闲谈中,李卫平意外得知了杜海山每月的工资总数,这与给他的钱对不上,所以才闹了起来。 李卫平在家勤勤恳恳的照顾家庭,也没有什么过错,杜海山每月有这么多钱却只给家里一小部分,这搁谁谁也生气。李卫平怕他在外边有了别人,所以才会一直前去质问他。 杜海山也是有苦说不出,自己本来也是做的是好事,但是又不想战友家属知道后拒绝这份好意,又怕妻子不理解,所以一直才将此事瞒着。现在,若是再不将整件事情说出来,妻子李卫平真的就跟自己离婚了。 于是,这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众人质问杜海山的情形。妻子李卫平见丈夫竟然是把多余的钱拿去照顾牺牲的战友家属了,并不是在外边有了别人,就知道是自己错怪了他。 这时,杜海山对妻子李卫平说:“我知道这些年对家庭的照顾不足,也没有承担起一个顶梁柱的责任,就连工资也不能全部交出来,如果你想离婚的话,我也不怪你”。 妻子李卫平一听就慌了,忙说:“这种事情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自己就真的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吗,若是你在外边有了别人那么这婚必须离,但是事情不是这样,那么我们还是一家人”。 杜海山听到后也是热泪盈眶,没想到妻子是能够理解他的,自己之前还瞒着,最后闹了一个大乌龙。两人最后相互拥抱,纷纷诉说着自己的不是。 这件事情当时传播的很广,牺牲烈士的家属不能仅凭杜海山一人照顾,社会上有许多好心人自发组织起募捐来,前前后后募捐到了80多万。 这些钱都被用到了牺牲烈士家属的身上,也算是社会对这些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吧。不能让烈士们寒心,正因为有了他们大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