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采访,振聋发聩,一定要认真看完! 下面是关于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的一段采访,我看得热泪盈眶,看了好几遍仍感觉振聋发聩,久久不能平静。 记者:大部分中国公司都选择既要模型又要应用,为什么DeepSeek目前选择只做研究探索? 梁文锋:因为我们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 记者:你觉得创新很大程度也是一种偶然吗? 梁文锋:我觉得创新首先是一个信念问题,为什么硅谷那么有创新精神?首先是赶ChatGPT出来时,整个国内对做前沿创新都缺乏信心。从投资人到大厂都觉得差距太大了,还是做应用吧。但创新首先需要自信,这种信心通常在年轻人身上更明显。 记者:现在经济开始进入下行,资本也进入冷周期,所以它对原创式创新是否会带来更多抑制? 梁文锋:我倒觉得未必。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依赖硬核技术的创新。当很多人发现过去赚快钱很可能来自时代运气,就会更愿意俯身去做真正的创新。 记者:技术真的可以拉开差距吗?你也说过,并不存在绝对的技术秘密。 梁文锋:技术没有秘密,但重置需要时间和成本。英伟达的显卡理论上没有任何技术秘密,很容易复制,但重新组织团队以及追赶下一代技术都需要时间,所以实际的护城河还是很快。 记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留给大部分人的惯性认知是,美国擅长搞技术创新,中国更擅长做应用。 梁文锋: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过去三十多年IT浪潮里,我们基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技术创新里。我们已经习惯摩尔定律从天而降,躺在家里18个月就会出来更好的硬件和软件。但其实这是西方主导的技术社区一代代孜孜不倦创造出来的。只因为之前我们没有参与这个过程,以至于忽视了它的存在。 记者:你对国内原始创新也是乐观的嘛。 梁文锋:我是80年代在广东一个五线城市长大的,我的父亲是小学老师。90年代广东赚钱机会很多,当时有不少家长到我家里来,基本就是家长觉得读书没用。但现在回去看观念都变了,因为钱不好赚了,连开出租车的机会可能都没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变了,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现在可能还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这段采访让我看到一个有世界格局、敢为天下先、志在星辰大海的新一代硬核企业家精神。 我终于理解DeepSeek为什么能够颠覆世界,因为他本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生。 这段采访让我看到一个有世界格局、敢为天下先、志在星辰大海的新一代硬核企业家精神。 我终于理解DeepSeek为什么能够颠覆世界,因为他本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生。讨论科技潮流 创新边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