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哪吒更更更叛逆》
文/宋雯婷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直逼百亿票房,令人振奋。
春节档最后来写一篇吒儿吧。(图1)
《哪吒2》这片优点的确很多,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观众这么喜欢这部电影。
我觉得除去最直观的好看之外,《哪吒2》这个故事里的内部情感,跟你我的情感,有一种很紧密的连接。
这种连接主要分为两点:
1、哪吒拥有作为魔丸的强大力量,是让人羡慕的。羡慕就是最高程度的认同。
2、哪吒不断犯错的成长中收获的爱与包容,让这种羡慕变成了一种理想。
这二者给观众带来的,
是一趟幸福的情感旅程。(图2)
1、羡慕
从战力上说,哪吒是毫无疑问的强者,甚至可以说是全片最强。
但是一般来说,强者也同样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攻击感和压迫感,就好比姚明站我边上,他什么都不用做,我也会觉得有点怵,因为从实力上说,他要攻击我,太轻而易举了。
我会害怕。
所以,大家都不敢跟哪吒踢毽子。
根本不是一个图层的实力。
但是有趣的是,哪吒在最原始的故事里,就是个少不更事的儿童,其父母的善良和责任心,也从侧面反复证明了他的教养良好。
因此,哪吒的基础设定实际上是:
“强大+但不伤及我”。
观众对于任何角色,买不买单都有一个重点在于,强者是否跟我站一边。
哪吒当然是跟我们一边的。
因为不管他再怎么强,总有人要管他。
他爸要管他,他妈要管他,他师傅要管,神仙要管,妖怪也要管。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理由来限制哪吒的自由,这实在是太符合中国小孩的成长路径了。
透口气都费劲。
咱就说不代入意气风发的哪吒,难道代入一脸油腻的无量仙翁吗?(图3)
这都是很正常的叙事方式,但是有趣的地方来了:
强如哪吒,也想当神仙。
当申公豹告诉哪吒通过考试可以拿到琼浆玉露的时候,哪吒很兴奋地说,还可以当神仙!
可见哪吒内心深处一开始是非常向往和认可更为强大的力量的。(图4)
换句话说,强如哪吒,依然慕强。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为什么成为更有地位的神仙,对于哪吒这样一个小屁孩来说会有吸引力呢?
影片中并未交代,它好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合理的、所有人都默认的政治正确。
强如龙王,想当神仙;强如申公豹,想当神仙;就连可爱的申小豹和刚正的申老豹,最大的愿望,也是当神仙。(图5)
所谓神仙身份,以及这种身份背后对于大家的激励,对于大家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答:
意味着权威社会中,权威对于人的思想渗透之无孔不入。
所谓神仙是什么?就是权威。
《哪吒2》提出了新的问题:
我更强了,然后呢?
我的强大,应该为谁服务?(图6)
之所以说《哪吒2》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续集,是因为在通俗的剧情下,它依然延续着上一部的反抗精神,并且浩浩荡荡地撕开了更大的口子。
他依然反抗,但是它不是为了反抗而反抗的,他也试过服从。
但是他失败了。
因为你再强大,个人英雄主义在一个严丝合缝的“神权+父权”的结构里,你是闯不出去的。
权威系统的压迫,说到底就是,“父亲”(权威)从来不只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而更主要是我们的精神五指山。(图7)
更通俗地说,如果你认为你得到金钱、权力、地位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的话,那么你是否思考过,你的这种认知,是如何产生的?
你为什么会深信成为“神仙”是一件有益的事?
为什么你甚至要牺牲你原本就拥有的快乐,去不断地加码,不断地参与到所谓神仙们设计的挑战游戏里?
假如你赢了,你成为了神仙,你被盖章了“强者”,这时,你到底获得的是什么呢?(图8)
你是否想过,在这样的游戏设计里,你最后很有可能是被累死的。
因为这世界上比你更强的人,是无穷无尽的,挑战赛亦是无穷无尽的。
哪吒这个故事做得最漂亮的一点就是,它对于结构的反抗,是跳出结构。
“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翻译过来,就是爷不玩了。
我不再认可你们定义的强大与规则。
哪吒作为魔丸拥有的强大力量,让人羡慕,但是他敢于否定游戏规则的勇气,才是他真正的强大。
2、理想
片子我看了两遍。
第二次我看得其实没有第一遍认真,因为剧情都知道了嘛,但是我还是在哪吒的母亲拥抱他的时候爆哭。(图9)
哪吒的母亲殷夫人不顾疼痛,拥抱被下了穿心咒的儿子。
儿子身上长出来的刺,在拥抱中也深深地刺进殷夫人的皮肤里。
这是一个对所有观众生效的泪点。
因为它传递的东西,叫做——
爱
爱,以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其实还是挺常见的。
因为我觉得爱最重要的,是爱的起点,不是爱的落点。
也就是说,有很多情况下,你的父母、亲人、朋友,只要他们对你付出感情的出发点是足够简单的,不带有那么多利己的目的性的,其实爱就已经存在了。
换句话说,如果在你浑身是刺的时候,对方不带有功利目的地去拥抱你,这还不能叫做爱吗?(图10)
爱这件事,它最为明显的一点外化特点,就是我不需要你强大,也不需要你改变。
我如果爱你,是我应该对于这份爱负起责任,而不是你。
这是殷夫人身体力行的一点:
“娘不管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图11)
它很难很难。
所以我才认为,爱并不罕见,但是它确实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理想主义。
它的动人也在于此——
不总是跟你谈条件,而总是跟你谈“愿意”。
有趣的地方又来了,殷夫人这句经典的爱儿子的台词,只会是母亲说的,父亲绝不会这么说,甚至很难做到这么想。
它在剧情上是成立的,在生活里也是成立的。(图12)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结构设计里,权威的存在感和压迫感太强了。
因为权威存在,权力的层级就存在,这种层层压迫的权力结构,在底层就强烈地压抑了男性的情感流露。
在一个以加官晋爵为唯一强盛之路的游戏里,感情是弱者的象征。
为什么在我们的教育里,时常会表达出一种奇怪的看法,那就是:
男孩子不能哭。男人的情感是懦弱或者羞耻的。(图13)
这就是因为,设计者,也就是故事里的无量仙翁甚至他背后的利益集团,希望所有处在这个结构里的人,内心最深的认同始终是“成为强者”。
这里的强,跟前面我说的哪吒的强不一样,它的内涵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统治”更多的人。
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设计。
并且完美地植入到了故事里所有人的潜意识当中。
而女性恰恰是因为在传统社会里不被赋予参与这场“升仙游戏”的资格,所以她反而可以极具人情色彩。(图14)
把殷夫人设计成一个有能力和意愿为“爱”去付出生命的人,这不是《哪吒2》的失败,它是《哪吒2》的成功。
因为,她完美地说明了哪吒的反抗精神的出处——
殷夫人自己就是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
她爱哪吒,爱就是爱。
李靖作为父亲,一身的枷锁,而殷夫人脱口而出就是,去他们的。
殷夫人不比哪吒更叛逆吗?
这是殷夫人的强大。(图15)
我绝对不认为,表现一个人强大的方式,就只有延续无量仙翁们定义的那套丛林规则。
那是一种过于直线型的思维方式。
反而我觉得女性的强大,本身就是更自然的力量,是水,是扭转乾坤,却不动声色。
没有殷夫人的不顾一切,哪吒谈什么胜利。(图16)
如同开篇所说,
我会觉得看《哪吒2》是一趟幸福的旅程。
因为看到哪吒拥有力量,拥有激情,拥有爱,亦拥有战斗的勇气,我会觉得未来果然充满了希望。
说起来,自己也不是特别渴望去成为这样的人。
因为,
好像一直就是。
😊
注:
有表演相关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问,我会统一收集然后做一些Q&A的视频回答。
考虑到影视作品的视听性,还是会更多地用视频的形式进行细致拆解,但文章也会一样更新。
文字版指路﹣公主号:宋雯婷(id:swtstory),视频版指路﹣b站:宋雯婷sweeety
文章帮助大家建立更多逻辑,视频帮助建立更多感受。自取即可。
编辑:朝韶
撰文:宋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