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三国是怎样结束的?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而又波澜壮阔的时期。   公

三国是怎样结束的?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而又波澜壮阔的时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   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从此,中国正式进入三国鼎立的时期。   魏、蜀、吴三国之间,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263年,魏灭蜀汉。   两年后,司马炎废魏帝曹奂,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时代宣告结束。   西晋的建立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近百年的大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然而,西晋王朝只维持了短短29年,便在内乱中灭亡。   晋惠帝、晋怀帝、晋愍帝先后为国难侯、成都王司马颖所废,八王之乱也导致了五胡乱华。   五胡先后建立了汉、赵、秦、燕等政权,与晋朝并立,史称五胡十六国。   公元420年,刘裕先封宋王,后代晋称帝,史称刘宋。   刘宋的建立标志着南北朝时代的开始。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魏、齐、周等政权并立,进入长达近三百年的南北朝分裂时期。   西晋的统一是短暂的,很快因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而分裂。   而北方的少数民族也趁机而入,在北方建立政权。   从此,中国又进入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时期。   三国时代虽然结束了,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仍在延续。   直到隋朝的统一,才结束了自三国开始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可见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局面,最终演变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魏、蜀、吴三国虽然都自诩为汉朝的正统继承者,但事实上三国并立的局面已经动摇了传统的天下观和华夷观念,为后来的分裂和南北朝对峙埋下伏笔。   同时,三国时期的战争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和商业也因战乱而难以为继。   许多平民为了逃避战乱和赋税,纷纷逃亡,导致流民问题日益严重。